河中石兽读后感范文

2023-01-31 06:37: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河中石兽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中石,读后感,范文

河中石兽读后感范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漂浮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但凡丧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错乱了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外表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讲的是一个寺庙的山门的两个石兽被洪水冲到河里了,寺院的和尚在河里寻找石兽。怎么也找不到。方丈说,可能被冲到下游了,到下游找。一教书先生说,石兽那么重,应该在原地沉到泥沙里了。有一个老船工却说,石兽可能跑到河水上游了。因为河水不断冲刷石兽下的泥沙,泥沙冲走了,石兽就往上游走点。


这样不断冲刷,就不断地往上游走。所以石兽就跑到上游去了。后来果然在上游找到了石兽。这个有点离奇,但却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凡事不要空想,要勤于观察思考,要联系实际,才能知道事情的真实情况。

初读晓岚之作《阅微草堂笔记》是在初中时看了选自于其的《河中石兽》。觉得很有感触,便去看了这本书。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短篇志怪,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其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谈,或那么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

其内文记述假设真假设假,通过一个个精炼短小的故事折射出当时官场腐朽昏暗堕落之百态。但是对于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们,作者也深深地流露出对他们的同情与悲悯。 全集分五书,共二十四卷,分别为《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与《阳续录》。

但整本书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篇《河中石兽》,请允许我把这篇不长的文章摘录在这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还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8e2d5f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