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拓展】诗豪刘禹锡

2022-08-03 13:1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者信息拓展】诗豪刘禹锡》,欢迎阅读!
刘禹锡,诗豪,拓展,作者,信息

【作者信息拓展】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他从政之余,笔耕不辍,有中唐“诗豪”之称,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诗人和散文家。刘禹锡的诗高亢激昂,意气纵横,语言刚健,笔锋犀利,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全唐诗》编其诗十二卷。“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等,都是他众多诗作中的名句。

刘禹锡从小就开始习读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贞元九年(公元793年)柳宗元一同考中进士,后又登博学宏词科、吏部取士科,三登文科,名震京师。他24岁入仕,先后任节度使掌书记、主簿、监察御史、州司马、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太子宾客,卒后赠兵部尚书。他为官清正,主张整肃官吏,同情百姓疾苦,倡导“功利存乎人民”

刘禹锡生逢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国家政治腐败,宦官擅权于内,藩镇割据于外,政权陷入严重危机之中,朝中改革派与保守力量发生了激烈对抗。刘禹锡与王叔文、柳宗元等参与了以惩酷吏、罢官市、免欠赋为主旨的“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失败后,革新派遭到残酷打击,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四川境)刺史,随即加贬为朗州(治今湖南常德)司马。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奉旨回京,不久又因讽刺诗被贬至连州任刺史。

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奉诏回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开成三年(公元838年),因患足疾,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病卒于洛阳,时年71岁。 刘禹锡最主要的贡献是文学哲学文学上与白居易齐名,留有诗文800余篇。前期刘柳(宗元)相知,诗文互递,时称“刘柳”;后与白居易诗文唱和,时称“刘白”,有“四海齐名白与刘”之说。

宝历三年(827年)刘禹锡卸任后,与因病罢官的老友白居易同住洛阳。刘禹锡身轻职闲住铜驼,白居易弃官居履道里,他俩交往甚密,相互推崇,和诗很多。刘禹锡有诗曰:“一从别乐天,诗思日已沉。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序中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


者。《后山诗话》中说:苏轼“始学刘禹锡”

刘禹锡还是唐朝著名的朴素唯物论哲学家,其主要哲学著作《三论》三篇,是继柳宗元《天说》之后对唯物主义、无神论思想的进一步发挥。他提出“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的学说,认为自然之职能在于“生万物”,人的职能在于“治万物”;驳斥了当时的“因果报应”和“天人感应”说,空前地把中国哲学史上“天人相合”和“天人相分”的正反两方面的哲学命题和学说辩证地统一起来,为我国唯物主义无神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d66ad126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