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的原文

2022-04-12 20: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登鹳雀楼古诗的原文》,欢迎阅读!
鹳雀楼,古诗,原文

登鹳雀楼古《登鹳雀楼》的原文: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5、穷:尽,使到达极点。 6、千里目:眼界宽阔。

7、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赏析:

《登鹳雀楼》写王之涣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非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王之涣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阔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王之涣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王之涣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芒,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王之涣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假设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6e481d0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