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2022-07-03 03:34: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欢迎阅读!
共生,人与自然,满分,范例,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说“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几乎获得最大程度的彰显。但人类对自然本身的价值、需求的关注依然极为有限,使得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海啸、地震、物种灭绝、资源枯竭乃至各种疫病肆虐横行的形式爆发出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再次提醒并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生态文明理念。

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来源】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6高考全仿真测试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例文: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并在世界范围内蔓延,这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并对当地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次疫情爆发的原因,专家推测病毒来自蝙蝠——一些人为了口腹之欲吃了携带病毒的蝙蝠,导致感染,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从而引发了这起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这不得不促使我们进行反思,作为宇宙之精华,物之灵长的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呢?

自古以来,淳朴的国人坚信“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当时,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这对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这也不代表着人们可以蔑视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大禹治水便为后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他遵循规律,改变他父亲鲧用“堵”治水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导”,终于取得了巨大成效。再如,闻名世界的都江堰也是李冰父子在尊重自然的情况下,总结历代民众治水经验,巧妙地因势利导而创造的杰作。无论是大禹,还是李冰父子,他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都是在尊重自然的力量的基础上谋事的。

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人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肆意掠夺。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人们很喜欢吃发菜,因此,它的需求量很大,很多人纷纷涌到草原上去搂发菜,可这种行为对自然的破坏性极大。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而发菜收益仅几千万元。更为严重的是草原植被受到大面积破坏,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加速了草原沙化和一些珍稀物种的灭绝。想想,这是多么的得不偿失。类似的例子还可以列举很多,例如对鱼翅的追捧……这令多少鲨鱼陷入被杀戮的漩涡啊。种种行为,事实上就是将自己凌驾于自然之上,由此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经济要发展,自然环境也应改善。幸亏,我们已


经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了我们近些年的一个发展理念。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50多年来,他们听从党的召唤,“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果没有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塞罕坝林场也不会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要坚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观,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之于世界,乃至人类自身的真正意义,才能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美好地球家园”的道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审题】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这则作文材料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背景,让考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材料罗列了荀子的观点“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也列举了我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可以说指向是非常清楚的。考生可以由新冠肺炎疫情谈起,谈自己对人和自然的认识。

参考立意:人与自然,构成命运共同体;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对自然要有敬畏之心等。

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确定标题“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开头可以结合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分析,这引发我们反思“作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类,该如何与自然相处呢”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自古以来,淳朴的国人坚信“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在生产力低下的当时,充分发挥人民的主观能动性,这对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很多人却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对自然资源过度开采,肆意掠夺,由此造成的恶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经济要发展,自然环境也应改善等。最后可以写自己的感悟或期待,如“坚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观,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之于世界,乃至人类自身的真正意义”等。

【素材】

1.现在全世界都普遍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上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和当今世界的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观念是相通的。


2.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大自然(包括人类)是一个生命世界,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赏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周敦颐喜欢“绿满窗前草不除”别人问他为什么不除,他说:“与自己意思一般。又说:“观天地生物气象。”周敦颐从窗前青草的生长体验到天地有一种“生意”,这种“生意”是“我”与万物所共有的。这种体验给他一种快乐。程颢养鱼,时时观之,说:“欲观万物自得意。”他又有诗描述自己的快乐:“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云淡风轻近午天,望花随柳过前川。”他体验到人与万物的“生意”,体验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浑然与物同体”,得到一种快乐。这是“仁者”的“乐”

3.在这个生命世界中,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有机整体,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自然也存在于人类之中,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在这个生命世界中,所谓敬重自然,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互相尊重、休戚与共,就是人类始终不放弃对自然万物的关怀与呵护,时刻关注自身对自然万物责任与担当;在这个生命世界中,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种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在灾难、疫情面前没有民族种族、富裕贫穷和发达落后之分,人类唯有携起手来,在世界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坚守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伦理原则,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类共同价值观,重新审视人类自身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之于世界,乃至人类自身的真正意义,才能在“清洁美丽世界”“美好地球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道路上,真正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和进步。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737ea955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