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

2022-07-13 02:43: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欢迎阅读!
探析,药膳,治病,养生,中医



医药膳养生治病应用原则探析

【关键词】 医药膳; 养生治病; 应用原则

医药膳是指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具有养生、防病、治病等作用的特殊膳食。它是在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生活和医疗实践逐渐积累形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着社会的发展和养生保健事业的需要,由此而来的中医药膳之需求大大增加。然而药膳具有药物的性能与功效,与一般的膳食不同,施用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此,笔者试对其主要的应用原则作一初步探讨。 1 调整阴阳平衡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医药膳正是在这种以阴阳平衡为核心的整体观学说指导下,采用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方法,使阴阳偏盛偏衰的失调现象复归于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所谓损其有余主要针对阴或阳偏盛有余的病症而言。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药膳以热者寒之为法,选用芦根粥、石膏粥等清泻其阳;阴寒内盛的寒实证,药膳则以寒者热之为治,选用椒面粥、干姜粥等温散其阴。而补其不,主要应用于阴或阳偏衰不足的病症。如阴虚阳亢的虚热证,药膳应壮水之主,以制阳选用二冬膏、玉竹粥等滋阴以制阳;阳虚阴盛的虚寒证,药膳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选用鹿角胶粥、附片炖狗肉等补阳以制阴。如此根据阴阳的盛衰确定药膳的运用,维系阴阳平衡而配制膳食,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中医药膳重要的应用原则之一。 2 协调五脏重脾胃

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任何一脏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其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所饮所食皆需通过脾胃的受纳、运化,始能化为气血,濡养全身,此乃生万物之理也。故药膳防病治病能否实施,实施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取决于脾胃的功能状态。当脾胃功能健全时,可以根据其需要按不同脏腑特点配制药膳。如肺病咳证,由肺热壅盛,本脏受邪发病者,药膳应以清肺化痰为法,选食枇杷叶粥、生芦根粥等;因肝火上炎、木火刑金所致者,药膳应以清肝泻火为主,选食菊花绿茶饮、芹菜粥等;若因肾阴不足,子病犯母引发者,药膳又应以滋补肾阴为主,选食山萸肉粥、天门冬粥等,以取能润金之妙(《时病论》)。如此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关系,恢复其相互间的生理平衡,即可获得相应的治疗效果。若遇脾胃功能障碍者,则必以调理脾胃在先,如有食滞者先食山楂粥、曲末粥开胃消食;湿阻者先食薏苡仁粥、茯苓粥健脾利湿;气虚者先食参芪粥、健脾糕补中益气。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随证治之。概因脾胃功能的强弱,是药膳能否奏效的关键。尤其对于脏腑虚弱之人,切不可一味强调虚则补之,以免虚不受补,非但得不到补益作用,反而增加脾胃的负担,加重病情或变生诸症,实为中医药膳运用之大忌也。 3 三因制宜为原则


3.1 因人配膳 医药膳历来重视个体差异性,强调必须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来配制膳食。以体质而论,阳虚之体宜温补,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鹿角粥等;阴虚之体宜滋补,可食银耳羹、麦冬粥等;气虚之体宜补气,可食人参粥、黄芪蒸鸡等;血虚之体宜补血,可食红杞田七鸡、鸡血藤鸡蛋汤等;痰湿之体宜化痰湿,可食橘红糕、半夏山药粥等。从年龄而言,老人生机减弱,体质多虚,只宜平补,可食淮药芝麻糊、桃酥豆泥等易消化之品;小儿脏腑娇嫩,脾胃未健,易伤食罹虫,只宜消食导滞,可食山楂粥、淮山粥、南瓜子等开胃健脾杀虫,切忌峻补。

3.2 因时配膳 《饮膳正要》明确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治其寒。从生理角度来看,春三月,阳气生发,春气通于肝,药膳当选菊杏饮,玫瑰五花糕等升补疏肝;夏三月,阳气隆盛,夏气通于心,药膳当选灯心竹叶汤、百合粥等清补益心;秋三月,阳气收敛,秋气通于肺,药膳当选核桃芝麻糊、桑菊蜜糕等平补润肺;冬三月,阳气潜藏,冬气通于肾,此时最宜补肾阳,药膳当选食鹿茸酒、虫草炖老鸭等。若能终身常尔,则百病不生矣(《千金要方》),此皆顺应天地四时变化之理也。

3.3 因地配膳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及生活习惯不同,人的生理活动和病变特点也不尽相同。正如《医学源流论》所言:人禀天地之气以生,故其气体随地不同,西北之人,气深而厚……,东南之人,气浮而薄……”,故同为阳虚阴盛之证,用扶阳散寒之法治之,西北高寒地区,当选大温大热、效力强的药膳,常用姜附烧狗肉、鹿筋附片汤等;而在东南温热地带,则宜选用微温微热,效力弱的药膳,多用雀儿药粥、枸杞羊肾粥等。此外,地区不同,口味亦有较大差异,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等,在配制药膳时应尽可能予以兼顾。 4 辨证施膳是关键

辨证施膳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药膳应用整体性原则。临床上由于同一种病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而不同的病又会出现相同的证。故辨证施膳又相应的有同病异膳病同膳两种不同的方法。前者是指同一种疾病,表现的证不同,故施予不同的膳食。以痢疾病为例,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的体质不同,或疾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故所表现的证不同。属脾胃湿热者,应食马齿饮、薏仁粥清热利湿;属寒湿困脾者,应食姜蒜红糖汤、藿香菖蒲粥温化寒湿;属脾胃虚弱者,应食白术猪肚粥、益脾饼益气健脾。后者是指不同的疾病,表现的证相同,故施予同样的膳食。如久痢、便血、脱肛、子宫脱垂等不同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即可用同样的药膳,如参芪薏苡仁粥、参芪蒸鸡等升提中气。值得注意的是,辨证施膳与因人、因时、因地配膳密切相关,在明辨的基础上,必须根据季节气候、地理环境、个体素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状况,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综合分析、灵活施膳,才能达到辨证施膳的目的。 5 谨和五味勿过偏

谨和五味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其曰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足以说明五味对人体养生保健的重要。药物与食物均有酸、甘、辛、苦、咸五味,夫一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可见五味对五脏有其特定的亲和


性,五味调和则能滋养五脏,补益五脏之气,强身健体;五味太过或不及,则会引起相应脏气的偏盛偏衰,使脏腑功能失却平衡,成为疾病和早夭的根源。由此可知,五味对五脏具有双重作用。中医药膳以此为据,巧妙合理的利用五味之偏性以调整脏腑之偏颇,补偏救弊,从而使五脏之间恢复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正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等。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发现凡酸者能涩能收,苦者能泻能燥能坚,甘者能补能缓,辛者能散能横行,咸者能下能软坚,此五味之用也(《本草备要》)。故临床用乌梅粥、金樱子炖猪小肚等酸涩药膳能治疗虚汗、久泄、遗精等疾;决明子饮、车前叶粥等苦味药膳能治疗热证、湿证;黄芪蒸鸡、参枣米饭等甘味药膳能治疗诸虚劳损;生姜粥、川芎白芷炖鱼头等辛味药膳能治疗表证及气血阻滞之证;昆布煮黄豆、海藻粥等咸味食物能治疗癥积、瘰疬、瘿瘤等病症。可见药膳之味不同其治疗作用亦异,应用药膳务必掌握好谨和五味勿过偏的基本原则。

医药历史悠久,不仅著述极为丰富,而且还有一整套简、便、验、廉的配膳方法,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然药膳是由传统中药和食物配伍组成,故必须遵循上述应用原则,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达到强身、防疾、治病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8a743f5727a5e9856a61c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