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随笔欣赏:散文的美

2023-02-15 12:3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美文随笔欣赏:散文的美》,欢迎阅读!
美文,散文,随笔,欣赏



美文随笔欣赏:散文的美





诗和散文(狭义的)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正宗。古来凡是稍通文墨的人,大抵都写诗,而写得更多的是散文。我想,这是因为散文原来带有应用文性质,后来才慢慢地另外分出了一支:美文。具体地说,人们经常写应用文,写着写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岁月的冲洗,不知不觉的或者有知有觉的,竟将应用文写成为美文了。这不是我的猜想,生活的发展留下了许多这样的迹象。

我从自己的体会中认识到散文的美。

从这点认识出发,我以为散文的美固在于它的形式,更在于它的内容,虽说内容和形式是有机地结合着的,但内容在这里往往起着决定的作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而每一篇散文的形式又必须和它的内容相适应。就形式说,为了使它适应内容,俗语叫“做文章”。我觉得文章不能不做,主张不做是错误的,但必须做到使人看不出一点“做”的痕迹来:浑成流利,纯乎自然。至于内容,我说的也不仅仅是思想和生活,还包括和这个内容相关连的作者的思想造诣和生活气度,一句话,是每一篇散文在表达过程中传递给读者的它的全部精神内涵——它的情致,它的神态,它的气韵,因


为我们写的是美文。



美文不同于应用文,它不是要让读者懂得,明白,增进知识,而是要让读者领悟,感染,潜移默化。中国的散文作者在情景结合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们善于运用生活形象和作者头脑中的意象,构成境界,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得到生动深刻的艺术享受。少时读归有光《项脊轩志》,读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作者在朴素的叙述中,将眼前枇杷树的形象,和头脑中悼念亡妻的咏叹不尽的意象结合起来,逗引读者对生活的思考,虽然不是积极但也决非消极的思考。我对此感到惊奇而且佩服。等到读了许多别的散文,遇到类似的却又非常不同的创造,我才知道这不完全是归有光的,而是中国散文的一个传统的特点。以后又读到鲁讯的《风筝》、冰心的《笑》,朱自清的《背影》,知道这个特点不仅存在着,而且是被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了。

散文的这种内涵的美,使我沉醉。

有人说,这类散文大抵含有一点生活的哲理,我想是的。但我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作者总是将所谓哲理蕴藏在形象或者意象中,让读者自己去发现它。他不告诉你。说来也是,如果一个作者直接告诉读者他的所谓哲理,那就违反了艺术的特点,他写的不是教科书便是格言录,距离美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966e4a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