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说阅读器好用 可 公纵号 优赞书城 .docx

2022-07-11 21:45: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什么小说阅读器好用 可 公纵号 优赞书城 .docx》,欢迎阅读!
好用,阅读器,书城,什么,小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立体图形从任意角度观察一次不能看到所有的面。

2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将所看到的物体表面用示意图进行记录,同时能根据观图示意图判断观察角度。

3 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生活现象数学化的过程,亲历爱家乡、守诚信的思想启迪。

教学重点:根据直观图示意图判断观察角度。 教学难点:将所看到的物体表面用示意图进行记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教师出示一个杨桃)同学们认识这种水果吗? 2是的,这是杨桃可是,有人却把它画成了五角星”!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情吗? 3 这个故事就来自我们三年级曾经学过的课文《画杨桃》谁能简要介绍一下故事的内容?

4 同学们,不止你们,这个故事也给作为数学教师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课文的结尾处,老师所说的那番话更是让我难以忘怀。(课件同步播放文章录音)

5 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让我们带着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开始今天的数学学习。(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毋庸置疑,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作为课程资源的智慧创生者,傅老师颇具深意地引入了语文课文《画杨桃》。师生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简要回顾,一起品味了文中所蕴涵的从不同角度看同一物体,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这一辩证思想。而这,恰恰也是本节数学课所要引领学生亲身体会的目标思想。这样的引入设计,既巧妙实现了新课程所积极倡导的学科整合,更为数学课堂在看到什么,就画什么诚信宣言中增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二、探究展开

()1教学

A 自主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视角不同观察到的就不同。 1 (教师手持长方体模型)这是什么7我们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几个面?(板书:6个面) 2 请同桌两位同学拿出老师课前发下的长方体模型,并放在两张课桌中间。 3 请你坐正身体仔细观察,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在这6个面中,你一次能看到几个面?分别是哪几个面?请同桌两位同学相互说一说。(同桌交流后,进行全班汇报,教师摘要板书)

4 为什么同样的一个长方体,一位同学看到的是前面、上面和左面,而另一位同学看到的却是前面、上面与右面呢?(学生回答略)是的,这是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板书:


观察角度)

5 那么,第一位同学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的呢?第二位同学又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的呢?

B 思辨结论: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 1 这两位同学都看到了3个面,那么傅老师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长方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一次都能看到3个面。”(屏幕显示)

2 学生各抒己见,依次明确有时只能看到1个面或2个面(当有学生提出某种情况时,可引导全体学生对照长方体模型进行针对性的观察) 3 除了可以看到1个、2个或3个面外,我们一次能看到4个、5个或6个面吗?(生同答略)的确,不光是长方体,任何一个立体图形,都无法一次看到它全部的面。

4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刚才提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你能修改一下,使它变正确吗7(结合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拨)是的,一个长方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一次最多能看到3(课件出示)让我们用心读一读这来之不易的结论! c 配套练习:根据直观图判断观察角度。

现在,请同学们放回长方体,取出牛奶盒,也放在两张桌子的中间。请你对照牛奶盒,想一想:屏幕上的这些画面是傅老师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 (1)从正面看的图片;(2)从上面看的图片;(3)从左面看的图片。

[评析:在上述教学中,一个长方体成为了师生之间协同体验、平等对话的有效中介。为了让学生逐步体会不同视角观察物体的多元结果,傅老师引导学生深度亲历了两个层面的数学活动:一是表象观察。通过同桌两人观察同一长方体,交流得出坐在左侧的人看到长方体的左面,坐在右侧的人看到长方体的右面的实践观点,顺利揭示观察角度不同,观察结果就不同的教学思想。二是抽象反思。由于长方体所放位置及学生所坐位置的统一性,全班所有学生都能看到长方体的前面、上面、左(或右)面三个面。对此,傅老师抛却了机械说教,适时呈示了一个错误的准结论,引导学生凭借面前的直观模型与反思自身的认知经验,最终实现了错误的纠正和认识的提升,真正建立了一个长方体从不同的角度看,一次最多能看到3个面的正确结论。整个活动设计极具操作性和层次感,较好地兼顾了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2教学

A 引导抽象:从正面观察牛奶盒牙膏盒”(组合装),指导示意图的画法。 1 (课件出示牛奶盒在前、牙膏盒在后的两物重叠的照片)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2 请同桌同学合作取出牙膏盒,像屏幕上那样摆一摆、看一看。(学生同桌合作摆放及观察)傅老师也想像这样摆一摆,谁愿意指挥?(学生口头指挥,教师相应摆放;摆完后,教师故意找一个错误角度进行观察)老师看到的怎么跟屏幕上的画面不一样呀?我应该怎样观察呢?

3 老师想把刚才看到的画面用数学的方式简洁地进行记录,你能帮我出出点子?

(1)根据学生提示,教师揭示名称:可以用示意图进行记录。

(2)老师先画哪个图形?再画哪个图形?(强调:前面的物体先画,后面的物体后画) (3)(指着示意图)老师这样画,能表达屏幕上画面的意思吗?

B 实践体验:变换视角,独立观察牛奶盒牙膏盒”(组合装),并用示意图录所看到的画面。

1 请同学们不要移动刚才摆好的牛奶盒牙膏盒,而是换一个角度观察这两个盒子。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离开你的位置,从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任选一个角度观


察,并将看到的画面用示意图记录下来。

2 请同桌两位同学交换作品,互相欣赏。(先由一人结合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介绍自己的观察角度,另一人检验评价,然后互换)

3 哪位同学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学生代表上台展示示意图,并结合直观物体说明自己的观察角度,其余学生检验评价) c 配套练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c4598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1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