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班上学生的随笔:每个班都有一个“小玲”

2023-04-06 15:3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班上学生的随笔:每个班都有一个“小玲”》,欢迎阅读!
班上,随笔,每个,关于,学生

关于班上学生的随笔:每个班都有一个“小玲”

朋友的儿子读小学,班级上有个女生,长得不好看成绩也不好,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玩,还说谁挨着她谁就要倒霉。朋友的儿子是心底善良的孩子,回家就和妈妈说那女生好可怜哦。朋友因此在孩子班级家长QQ群里,积极呼吁家长们多多关注此事,希望大家不要孤立这个女生。可是结果,反应甚微。朋友给我聊起这件事情,很失望,说现在的小孩子怎么都这样了,连大人也是如此冷漠!

其实,每个班级都有一个“小玲”——我们姑且把这样一个长期固定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了的人一律叫作“小玲”吧。

今年初,川师大的心理学教授给我们做心理培训的时候也提到过这样一个现象,被老师和同学边缘化的人——“小玲”现象。

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的确在我们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个“小玲”。

一个长相平平,学习一般,不善言语,不合群,胆怯,性格内向甚至木讷的孩子。

老师不喜欢,也许是因为这样的孩子成绩差,也可能因为脾气性格古怪不讨人喜欢,老师略带着偏见,常常批评这个同学,久而久之,同学们就自然而然地心领神会,加上从众心理,这个孩子便成了边缘化的“小玲”。

“小玲”多以女童居多,这是因为女童更容易被家庭被父母遗忘和冷落。“小玲”多半也是出自单亲、离异或者留守家庭。即使父母完整也大都有个暴虐的父亲或者一个不靠谱的母亲。家庭原因是产生“小玲”的根源。

“小玲”的产生也因为老师。老师是人,单个的个体,喜怒哀乐就带着自身特点,看谁不顺眼是完全有可能的,老师不是神,不可能都做到博大仁爱,所以带着自己偏见的特色的“小玲”就会运用而生。

我从前任教的时候,班上也有个“小玲”。

这孩子学习不好是小事,最要命的是有很多恶习,撒谎偷东西习


以为常,不仅偷本班的还偷全校的,人人都讨厌她。

这女生是超生的,父母本想要个男孩,结果看到是女孩心里就厌恶了,送到外婆家养到6岁才回来,家里对外谎称是抱养的,还有的说是非婚生的。所以这个女孩子给人感觉就是没有教养的那种,很多恶习让人难以接受,加上那时候我年轻初为人师没有经验和耐心,毫不掩饰对这个女孩子的厌恶。后来一次有个同学的钢笔不见了,我们都觉得是这个女生偷的,哪知她就是不承认,我们对她死不认账的态度很生气。

可是后来那个掉笔的同学在自己的桌子抽屉的夹缝里找到了自己的钢笔。

我们都很震惊,这个意外真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的。

这件事,一直印象深刻,我记住她,就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提醒,原来其实,每一个“小玲”就是被我们轻率的定义下来的啊。

现在需要我们警惕的是,一个小小的班集体的“小玲”,积累起来,那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啊!

而这样的一个群体长期存在,将会给我们的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啊!那就有可能是一个马加爵或者一个郑民生。这些心理存在严重疾患的人,由于长期积压着社会对他们的冷漠,终究会酿成一个个沉重的血案!

当我们在排斥我们身边的“小玲”的时候,我们大概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他们会靠过来,给我们狠狠的一击!

请我们每个父母每一个教育者们,关注每个孩子,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力所能及的不要制造“小玲”,我们做不到喜欢,但是我们起码可以做到不排斥不从众。

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吧! 本文作者:阿秋(公众号:青衣街的阿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c9032edd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