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

2022-12-11 07:24: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欢迎阅读!
三条,社会福利,浅析,中国,启示

浅析第三条道路理论对中国社会福利的启示

摘要:社会福利制度自近代产生以来,不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而且已成为国家政府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议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福利的理论,第三条道路就是其中一种。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超越了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的一种理论。主张国家与社会共同参与到社会福利中来。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福利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刚起步的中国的启示有:一是我国的社会福利应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型转移到公共治理型上来;二是让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共同分担社会福利的责任。 关键词: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中国;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020-0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GDP总产值为2.7万亿美元,总量排名全世界第四位。”[1]64这为我国推行现代福利制度奠定了坚实经济的基础,然而,即使有了经济基础,如果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社会福利理论作为指导,国家的社会福利也是无法做好的。因此,寻找一个合理的社会福利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福利制度建设是很有必要的。而像第三条道路这种把国家、社会和个人合为一体的社会福利思想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福利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下面将从理论的背景、内容、意义与中国的社会福利相结合对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第三条道路的思想背景和内容

第三条道路的思想是从中间理论发展而来的,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经5070年代的发展,至90年开始影响越来越大。[2]77

进入90年代以来,给世界政治带来的影响是全球化进程加速、科技革命更加迅猛、知识经济兴起、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化,这是第三条道路思想产生兴起的全球化背景。

第三条道路的理论是对民主社会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折中调和,强调有限的国家干预与有限的市场调节相结合,主张社会福利中的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平衡,以及社会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等,这就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主张。[4]246“第三条道路的另一核心内容是社会福利改革,主要有四个方面:从消极的、保障性的福利供给转向积极的、预防性的福利供给,即福利支出主要用于人力资源投资;从生存保障的福利转向促进工作的福利,即鼓励人们通过工作而不是接受福利来摆脱贫困;从收入的分配转向机会的分配,即通过福利政策来加强和提高个人潜力;从无责任的福利转向有条件的福利,即强调个人的责任与权利的平衡。[3]115 二、第三条道路理论的运用和影响

“1997年以布莱尔首相为首的工党从新执政,19982月,布莱尔在华盛顿与美国领导等人举行了一次政策性的讨论之后,在英国,第三条道路逐渐同布莱尔和新工党的政治战略联系起来”[5]47这样第三条道路首先在英国成型,成为布莱尔的执政哲学而得到运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第三条道路成为欧美主要国家应对全球秩序和国内政治经济变化的一种主导性策略。

第三条道路的思想虽然受到社会民主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各方面批评,但并没有阻挡第三条通道对欧美各国政府和社会变革产生的深刻影响。在社会保障领导,英国新工党进行的一系列改革,确实是在进行一种建立新的社会投资型


福利国家的尝试,并且代表了欧美国家福利改革的普遍趋势,减少社会福利的开支;寻求通过市场来激活传统的福利机制和劳动力市场;运用更带强制性的措施促进人们去工作而不是依赖福利,并更多体现福利的个人责任;加强教育和培训以及灵活的劳动力市场等。[6] 三、我国社会福利现状

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有:残疾人社会福利、妇女儿童、老年福利等。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和社会转型的加剧,新的社会福利体制也正处于解体和建构的过程中,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福利重构的环境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和高风险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外部和人为的双重风险。市场和改革开放在带来了经济风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风险,市场经济以自己的逻辑改造传统社会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社会稳定提出了挑战。[7]67

(二)我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从总体上看,除城镇职工的养老、失业保险外,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实际上还处于重建或者新建阶段。[2]254

(三)、我国社会福利责任分担结构还存在三大缺陷:一是过度强调社会福利制度的社会化,忽视政府的主导责任;二是社会保险资金的征集上对企业的执法过于宽松;三是社会福利性社会服务的实施中仍然存在着大包小揽的政社不分的体制性弊端,忽视和抑制了民间服务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发挥。[2]254

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基本项目有:老人与妇女、儿童的福利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都是社会上相对弱势的群体,因此,每个国家都把他们视为社会福利的对象;残疾人的福利发展,残疾人都是社会中弱势群体,因此是我国社会福利的重要对象。

四、第三条道路对我国社会福利的启示

(一)我国的社会福利应从传统的政府管理型转移到公共治理型上来。随着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夸大或者忽视政府的作用都是不对的,在社会福利建设过程中应把公民、社会与国家的作用协调起来,发挥三者的合力是理论和实践的必然。 (二)让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共同分担社会福利责任。根据我国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特殊状况,任何一种单一的责任分担方式都无法解决社会福利资金的需求和福利制度的实施,只有把三者联合起来,以国家为主导制定方针政策并承担一部分资金,以企业和个人为主体承担主要资金并实施国家制度的方针政策。这样就能做到各尽其责、人尽其能,国家、企业和个人的社会福利责任就能得到协调发展,发挥出最大作用。

第三条道路的社会福利思想代表了西方学术界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对社会福利制度和实施方案的探索,它反思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有着重要的历史感、现实性和前瞻性,这对于我国正地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福利实践有着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中宜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20082009学年度 [2]范斌.福利社会学(第一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杨燕绥.严中兴等.政府与社会保障——关于政府社会保障责任的思考.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4]丁建定.魏科科.社会福利思想.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李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6]裘援平等.当代社会民主与第三条道路”.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

[7]周建平.社会政策:欧洲的启示与对中国的挑战.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cbb69e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