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语文

2023-03-01 21:0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心中的语文》,欢迎阅读!
语文,心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心中的语文

作者:刘强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60

经过课改的大潮,语文在我心中由清晰变模糊,又由模糊变得清晰。五年前,我正式成为专职语文教师,那时候我心中的语文是传统的"讲授",后来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心中的语文是盲目求新的"浮躁",经过了几年的摸索学习,现在,我心中的语文"以生为本"的快乐心情,是在日常工作中逐渐体会到的坦然,是需要静心品味的一杯醇厚的茶。语文,是我和学生们共同度过的每一天,每一节课,是每一次心灵的碰撞,每一次情感的交融,是我一生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一、阅读,打开孩子心灵的窗

语文,离不开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阅读既包括课内的阅读,又包括课外的阅读,课内阅读重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并逐步让学生体会写作的方法。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拓展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孩子获得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为孩子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和文本对话的过程,在阅读交流体验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读通课文,在初读中捕捉最深刻的感受,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对于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的能力,因此在初读文章的时候,应该以默读或者小声读为主,(这里所谈的初读是真正意义上的初读),从而抓住文章的根本。比如《丰碑》一课,当我们第一次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一位战士小声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的时候,即使没有流出眼泪,喉间也是哽咽的,紧接着后面一段:"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 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其实愣住的不仅仅是将军,我们也愣住了,没有人想到被活活冻死在雪地上的竟然会是军需处长,愣住的同时,军需处长高大的形象也随之而起,,因此这里便是文章的精妙所在,也是高潮所在,是学生初读课文时最深刻的体验。这样就准确地抓住了文章中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文字,抓住这一点展开来,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体验军需处长和将军不同的心理历程,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类似的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章,我喜欢让学生初读之后便说出对文章的第一印象,或者初读之后找出文章中感触最深的句子读一读,我认为这样处理更符合学生的情感变化,更有利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课外阅读:

阅读由课内扩展到课外,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 "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欢图书,爱护图书"三、四年级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可见,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童话、寓言、故事和琅琅上口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入手,让孩子们找到语言文字的韵律之美,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和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可惜在低年级的时候我对此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只是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也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谈,但我自己在这方面却没有过多地努力,因此有些孩子便错失了课外阅读的良机,但亡羊补牢,虽晚但总比不补的好,于是,我在五年级开始了我们班的课外阅读。

1)首先,为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把课外阅读搬到课内,在班上建立了一个"开卷有益"图书角,书是由同学们在家里带来的,共计200余册,学生看书之前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然后填借书卡,规定一周之内看完,看不完的续借。常言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样一来,既实现了资源共享,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了保证学生看书的时间和兴趣,我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专门的课外阅读课,让学生在静静的读书中享受读书的乐趣。

2"诵经典"晨读课。《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阅读,都有对优秀诗文、经典文言诵读和背诵的要求,因此在晨读课上,我要求他们背诵课外的经典诗文,由于起步比较晚,所以我从比较容易背诵的《三字经》入手,并穿插背诵和课文相关联的一些古诗词,孩子们背诵起来琅琅上口,兴致很高,我想,经典文化的熏陶,将会使我们的孩子更有底蕴,更有文化内涵。

二、勤写,请拿起你手中的笔 1.日常教学中,以写促思

由于班容量比较大(83人),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有一小部分的同学时不时地偷懒,比如在思考某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同学便不动脑筋,只等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答案",这种现象尤其在课内自读课文和做练习册的时候常见,针对这种情况,我便用写来督促他们思考。当然写也并非只是写,还可以利用画,或者其他手段,只要动笔,就有思考。因此,以动笔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活动,即关注了个性的差异,又锻炼了所有同学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养成了动笔的习惯,也随之养成了动脑的习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阅读记录册,读有所思,写有所长

前面提到我们班的课外阅读活动,读应有所思,写应有所长,同学们在读任何一本书的时候,都应该用心去读,图书角刚建立的时候,我曾对他们讲过"开卷有益",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在读书时要学会选择,学会汲取精华,弃其糟粕,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任何一本书,任何一篇文章,用历史的、辨正的眼光在书中汲取营养。其实这也是为学生的"阅读记录册"点了一下方向,阅读,一定要思考。精华,我们积累,对于书中的某些历史性问题或者其他有争议的地方,我们可以写下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感受,只有这样,书才能不白读书。我发现一些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孩子,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选书的时候很慎重,一定要选到自己满意的书为止,看书的时候也很认真,一本书翻来覆去看好几遍,有时候好几个星期才能看完。再看他们"阅读记录册",里面丰富的很,有摘抄于前言的句子,有积累的词语,有对人物的简介和自己的看法,有对文章的评论;有诗,有词,有段,有句……在阅读记录中,学生不但学会的读书,还学会了写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7e588e6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c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