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是人间四月天

2023-04-17 06:06: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4、你是人间四月天》,欢迎阅读!
四月,人间



九年级 語文 学科 第一 单元第五 课时导学案



课题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主备8.29

张富强 审核人 李静 时间

1)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过程与方法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学提纲 自主预习 1、作者简介

。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 林徽因(19041955

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 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 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 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 最为大众熟知,广为传诵。

2、背景资料

这首诗发表于19344月的《学文》11期上,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梁从诫先生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对于这首诗的创作意图,梁先生说得很客观。故这首诗有可能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另一方面,林徽因是一个母亲,有着对孩子强烈的母爱,为孩子写一首这样轻快灵动的诗也是绝对可能的。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轻灵(líng 娉婷(pīng 鲜妍(yán 冠冕(guān miǎn 呢喃(nán 2)词语释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 呢喃: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概括诗歌每一节的内容。

答案示例: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第四节:将生命、历史融入到自然风景中,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这样的四月,该如苏东坡笔下的江南春景。那鹅黄,是韧放的生命;那绿色,蕴含着无限的生机;那柔嫩的生命,新鲜的景色,在这样的季节里泛着神圣的光。这神圣和佛




前的圣水一样,明净、澄澈,和佛心中的白莲花一样,美丽、带着爱的光辉。这样的季节里,“你”已超越了这样的季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伴春飞翔的燕子,美丽轻灵,带着爱、温暖和希望。

这首诗是林徽因写给自己的长子梁从戒的,用来表达她对孩子的无比的喜爱之情,以及从儿子身上看到的生命的希望和活力。(一说是一首情诗,是为已在天国的徐志摩而作) 2)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战时的穆旦写下了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自然抒情诗《我看》,洋溢着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我”看到自然风景“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此外,“我”还看到了飞鸟融入天空,红晕与大地一体,这是一种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2.品味赏析

请赏析句中的加点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答案示例:“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值得借鉴的写作手法?

答案示例:①意境清新,画面优美。

诗歌如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开篇“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爱的宣告,“四月天”这一富有灵感梦幻温暖的意象,首先给予读者以丰富的遐想和视觉感染力。紧接着是“云烟”“星子”“细雨”“百花”“月圆”等典型性意象的自然组合,这样五个诗意的画面也映入我们的眼帘,依次是“春光风舞图”“风烟星语图”“月夜花开图”“雪后新绿图”和“花开燕语图”,诗人的情感也随着画卷进一步地自然流露,实现情与景的完全交融,形成诗中有画的审美风貌。

②结构匀称,富有建筑美感。

诗歌一共分为5节,每节3句,全诗的字数和句式,匀整而和谐,从诗形上是典型的传统格律诗,具有类似建筑物外形的美感,即诗歌视觉上的“句的匀齐”。林徽因善于借鉴建筑艺术的技巧,运用语言的符号组合形成富有视觉感染力的外在几何形态,进而引发读者的想像和审美心理,这种特有的建筑审美观反映在林徽因诗歌创作上,是大量建筑意象的运用,实现诗歌与建筑两种艺术的完美融合。“在梁间呢喃”选取了房梁这一意象,实现语言与建筑意象的和谐组合,形成诗歌建筑的美。

1)检测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当堂 检测



反馈 拓展



归纳 总结



布置 作业

2)拓展训练

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作业:背誦課文 学后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1c6de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