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析

2023-02-04 09:03: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析》,欢迎阅读!
华兹华斯,收割,赏析,孤独

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



华兹华斯和他的《孤独的收割人》赏析

论文关键词:华兹华斯 世界名作 诗歌风格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世界名作《孤独的收割人》的深入剖析,来了解作者华兹华斯的人生之路,把握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手法,对作者和作品有更深的理解。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h17701850)l9世纪英国浪漫主文学思潮的杰出代表人物,“湖畔诗派”代表诗人,也是英国引以为荣的著名诗人。l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欧洲开始兴起,并逐渐得到发展,华兹华斯从小就受到美丽大自然的熏陶,立志投身其中,通过潜心创作来探索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由于他和柯尔律治等诗人常居住在英国西北部多山的湖区,1807l0月的《爱丁堡评论》杂志称他们是湖畔派诗人。1843年他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在《抒情歌谣集》中,华兹华斯将一种崭新的风格带到诗歌创作中,开创了英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华兹华斯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也是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以后英国最重要的诗人。他十分注重情感的自然抒发,强调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侧重描写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变化。浪漫主义诗歌是诗人情感的直接表白,是自然而然的抒发,而不加以刻意的雕琢和修饰。华兹华斯在同一篇序言中多次说明好诗歌是诗人“激越的情感不由自主地流泄出来”。认为诗人的创作应是内心情感不断酝酿并不断积累的结果,等到成熟后便顺理成章地形成了文字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华兹华斯长期生活在英国西北部的山地农村,对大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大自然的自然美景能够启迪人性中的博爱和善良的情感,融合在大自然中能够使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诗人在《抒情歌谣集》再版序言里写道:“我通常都选择微贱的田园生活作题材……因为在这种生活里,人们的热情是与自然的美而永久的形式合而为一的……他们表达情感和思想都很单纯而不矫揉造作。”由于生活环境的缘故,他高度关注农村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劳动,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崇高的敬意,通过诗歌来描述劳动人民群众的穷苦生活,从而歌颂他们善良的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意志。因此其诗多描写农村的自然风景,民俗风情,普通劳动者。其诗风清淡朴素,语言质朴清新,真挚自然,他尤其注重自然的感知性,善于着意捕捉自然界中的细节,故有“大地诗人”、“自然诗人”的称号,艺术评论家罗斯金曾恰当地称他为那个时代英国诗坛上的风景画家。


《孤独的收割人》是他的代表作,创作于1805115日,据说是华兹华斯在游历英格兰高原的时候,看到一位年轻的`姑娘一边在田间劳动,收割着成熟的麦子,一边在放声歌唱,歌声婉转悠扬,又带有一些凄凉。这个不期而遇的场景给诗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后来他以此为题材,再加上诗人的虚构想象和个人情感发挥,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诗。这首诗有多种汉语译文,如《孤独的收割人》(黄呆忻译)、《刈麦女》(顾子欣译)、《孤独的刈禾者》(曹鸿昭译)等。

诗歌共分四节,以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优美动听的歌声为贯穿全诗的线索,第一节着重描述了一位孤独的年轻姑娘边收割边唱着凄凉的歌;第二节则采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重点突出了收割女歌声的优美动听;第三节是诗人对收割女所唱歌词内容的大胆猜测;第四节说明歌声虽已远逝,音乐声却久久在诗人心头萦绕,令人回味无穷。该诗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孤独的收割人忧郁动听的歌声,着重表现了苏格兰高原上一位年轻姑娘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为湖畔派诗人的代表人物,华兹华斯尤其注重以优美的自然风景来衬托歌声。诗歌第一节描写了割麦姑娘一边劳动一边歌唱的情景,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视野辽阔,层次清晰,远近分明的图画。远处是空旷的苏格兰高原的高地峡谷,晴朗碧蓝的天空;中景是一望无垠的原野,微风拂动着金黄的麦浪;近处则是一位年轻健壮的姑娘,在辽阔的原野上,边劳动边歌唱,她是这幅美丽的高原收割图的主角和视觉焦点。诗人在诗歌的开始就把歌颂的主角放在一望无际、清晰明朗的高原田野上,显得特别醒目突出,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立体层次感,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巧妙地烘托出歌声的高亢悠扬,给读者以空谷传音之感。诗人把收割女独自一人置于广阔的田野上,“她独自收割独自歌唱”,“她一个人割一个人捆”,这样活动的人与静止的自然和谐的结合便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构成了一种独特清幽的美。通过这种大场面的描写,诗人将辽阔苍茫的自然,勤劳朴实而又充满青春活力的姑娘,凄婉动听的歌声三者和谐统一起来,而此时诗人的心灵也已经融合在这美丽的境界中,诗人陶醉在自然的美景中流连忘返。

诗人在第二节中用沙漠里的夜莺和赫伯利群岛上杜鹃的呜叫来衬托收割女的歌声。这样诗人就以两个生动的意境来表现姑娘歌声的优美动听。第一个意境是孤寂的沙漠中夜莺欢唱。设想在荒凉的沙漠里,孤独无助的旅人突然听到夜莺清脆的呜叫,这声声呜叫对于疲乏不堪、濒临绝境的旅人来说,简直就是天籁之音,给艰难跋涉的旅人带来完成征途的希望和勇气;大漠孤旅反衬出夜莺啼叫的温馨宜人,但诗人说夜莺的歌受旅人欢迎,却比不上这歌声动人心肠,以夜莺的呜叫反衬歌声,突出姑娘歌声的鼓舞人心,充满着生机活力。第二个意境是群岛上的杜鹃报春。诗人用赫伯利群岛冬季的荒凉寒冷,用茫茫大海的寂静黑暗来反衬杜鹃报春的响亮动听。杜鹃声声,驱散了群岛的严寒,打破了群岛的沉寂,预示着寒冬已经结束,春天就要到来。诗人又说“杜鹃声声号啼”也不如这歌声激动人心,再一次反衬出收割女歌声的生机活现、暖人心房。这节诗歌,通过富有形象感的两个意境,两次映衬,引发读者的诗意联想,让读者在美妙的想象中去体味劳动者的内心世界。孤独勤劳的姑娘,其歌声激动人心,表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希望的礼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1f55eb62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6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