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

2022-12-06 04:2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欢迎阅读!
社会学,案例分析,概论

社会学概论案例分析

上海市的一位陶姓女工被闸北区检察院以诈骗罪批准逮捕。据报道,这位女工前一段时间假冒企业名义在社会上集资,以到期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诱饵,骗得一些市民共计两万余元的钱款。根据报纸上的介绍,这位女工之所以进行金钱诈骗,既不是为了自己挥霍,也不是用于自己的正常消费,而是为了给自己孩子所在的学校提供赞助。其目的是为了儿子在学校中可以得到老师的热心照料和重点辅导。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社会角色的相关理论,分析陶姓女工诈骗这一事件。

答案:首先,角色就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犯罪行为模式。任何社会角色总是与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二者联系的。角色就是人们对于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犯罪行为的期盼。其次,社会角色的饰演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必须经过人和某种规范的普遍认可就可以饰演。也就是说,必须展开角色确认,提问“我就是谁”的问题。去确认自己的实际地位、与别人的关系,从而当好该角色。第三,陶姓女工在确认自己就是孩子的母亲这一角色上不存有问题。但是在非法集资这一问题上,陶姓女工没确认不好自己的角色,即为发生了角色确认不当。从而发生了违法事件。第四,陶姓女工在饰演社会角色过程中发生了角色紊乱现象,犯下了角色不明的错误。即为陶姓女工对自己所饰演角色的犯罪行为标准不确切,不晓得自己该搞什么,不想搞什么和怎么回去搞。从而引致了角色失利。 材料一: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而且在所有的上网对象中,青少年是很重要的一个上网群体。网络本身是高科技的产物,网络不断地扩张的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目前已在挤压着人文精神的生存空间。当今青少年的人文意识本来就比较薄弱,在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原有的关于传统的、艺术的、伦理的意识可能会被进一步的消解,并且会诱发产生科学技术崇拜,造成在文化和价值观上的片面社会化。专家认为,当今的独生子女青少年的价值理性、人文精神确在衰退。1999年全国各省“状元考生”填报志愿,就表现出崇拜工具理性,轻视价值理性的倾向。在考入北大的状元考生中,没有人报著名的哲学系,报其他文科系的也极少,大多数报了与计算机、金融、信息等相关的专业。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有计算机、网络专家,而没有哲学家、艺术家、伦理学家。对工具理性的重视固然重要,但思想、人文情感、终极关切同样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材料二:在我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尤其注重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成绩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沦为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这在社会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无形的标准。因此,在这种情形下,发生了“集体自杀未遂”现象:某学校一个班上的学生存有六个人成绩不好,竟相约在一起喝毒药!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2)先行分析材料二表明的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早期社会化困境和无效文化传递的问题。早期社会化困境问题是由于青少年在网络上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成熟,无法判断这些信息是否有用,且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形下,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导致青少年在内化社会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时往往无所适从。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必须提供相对稳定和统一的社会规范和价值标准,提供令人佩服的社会权威形象。无效文化传递问题的产生是由于青少年过分依赖网络,导致对传统文化知识涉猎较少,因此上一代的知识和规范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由此形成了无效文化传递。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对青少年上网和学习知识进行有效地引导,并对其上网内容进行适当地控制。

2)材料二表明的就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化偏差和失利,主要整体表现为并使人处在有利地位的社会化。这主要就是由于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成“眼蚕”和“差生”,区别对待,而学习成绩沦为这种推论的标准。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就是不公平的,难并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会上处在有利地位,必须适度予以鼓励,发生改变社会的这种观念。

在中国,家庭养老既是一种悠久的传统,也是一个古老的制度。“父母在,不远游”。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子女养老和在家养老是合二为一的。据中国198760岁以上老年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国城乡老年人口家庭类型均以三代户所占比例最大,大约占全部老年人口家庭的50%1987年的调查还表明,老年人与子女共居的比例高达80%。而据90代初中国年龄科研中心有关“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中国约有70%的老年人与子女及配偶或其他亲属同住。

1990年四普时城乡合计60岁及以上老年人生活在单身户和一代户中所占到比例为25.6%。据1992年中国老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40283d14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