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罚艺术》读后感

2022-07-04 17:03:4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罚艺术》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惩罚,掌握,必须,教师

《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读后感

虽然上学期,我来到新的学校,重新做了班主任,按照我的思路,作老师当然要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教育就有了效果。但事实是,我付出的精力和爱心也不少,但对一些学生的教育效果并不明显。虽然,在期末与老师们一起交流时,我提到最多的还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但,在交流的最后,我说道:教育是需要爱的,但仅仅有爱,还不完整的教育教育还需要有惩戒,还需要智慧。——这将是我下学期的工作重点和专业发展方向。

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的工作就有了努力的方向。

当在市新华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即就买下了。 书的大致目录是这样的:

推荐序一:我为你喝彩(张万祥)

推荐序二:实践比争论更有意义(郑学志) 第一章 教育惩戒的历史和现状

一、剖析教育惩戒的内涵——理清它与体罚、赏识教育的关系 二、古今中外话惩戒——翻开教育惩戒的历史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异国教育惩戒之精彩 四、在过度与缺失两端摇摆——认清我国教育惩戒的现状 五、该反对还是该提倡——倾听关于惩戒的两种不同声音 六、无规矩不成方圆——教育惩戒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第二章 教育惩戒的典型成功案例

一、渗透民主与科学的精神——魏书生的教育惩戒方式 二、彰显个性与人文的魅力——郑立平的弹性惩戒制度

三、运用《温馨班规》巧妙实施——郑州某实验小学的惩戒模式 第三章 教育惩戒的常见误区

一、教师惩戒权不可“转嫁”——教育惩戒是教师的责任 二、为提高学生成绩而惩——家长叫好,却不是正当的理由 三、纵容违纪≠尊重自由——放任学生意味着教师的失职 四、不要漠视学生的权利——随意的惩戒可能造成侵权 五、情绪宣泄式的惩戒不可要——惩戒应出于教育目的 六、切忌对学生搞“连坐”——教育惩戒不能伤害无辜

七、别拿学生当成人对待——惩戒应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第四章 教育惩戒的具体操作艺术和技巧

一、班规要定于惩戒之前——让惩戒有“法”可依 二、校纪班规面前人人平等——处罚切莫有失公允

三、惩戒应伴师爱而行——让学生感受到另一种形式的爱 四、惩戒应以尊重为前提——学生犯错并非失去人格 五、依错误的主导因素而惩——把惩戒转化成积极行为 六、带张笑脸去惩戒学生——教师的良好心态很关键 七、找到学生犯错的动机——给孩子一份特殊的爱 八、惩戒方式要因错因人而异——常用惩戒方式一览 九、实施惩戒要掌握分寸——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十、惩戒宜及时进行——不能让学生存有侥幸心理

十一、做好惩戒之后的帮扶转化——避免惩戒产生副作用 十二、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校合力让惩戒更有效


十三、惩戒学生莫忘反思自己——生之错,师有过 十四、教师犯错也要接受惩戒——身教胜于言教 …… 其实,在工作中,我很多时候,也在采用这些原则,但因为没有理论的支撑,没有细致的考量,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总觉得一头雾水,不知操作的细节如何落实。

如今,读过这本书,我的心中豁亮了许多。 首先,我明白了几个观念: 1教育的惩戒不同与体罚。

体罚是一种以损伤人体为手段的处罚方法,让学生受到皮肉之苦,从而不敢犯错;而合理的教育惩戒目的是让学生真正认识错误,悔过自新,从而不愿犯错。

2教育惩戒与赏识教育并不矛盾 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在学生身上发生的行为分为两种:一种是值得提倡的,需要学生继续坚持去做的,这样的行为需要我们给予赏识和鼓励;另一种行为则是不利于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或损害他人利益的,这样的行为通常也不符合学校和班级的规定,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矫正。我们用赏识来增加学生某一良性行为发生的频率,而用惩戒来减少某一不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和倾向性。两者应该相互补充,互相完善,并存发展。

3、应该提倡教育惩戒

观点一,教育惩戒存在的合理性有其哲学依据。

赏识与惩戒都是教师可以采取的教育方式,二都可以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在一个班时守纪学生与违纪学生共存,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的守纪和违纪行为共存,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应当是赏识教育教育惩戒共存的。

观点二,教育惩戒是让学生逐步社会化,由“他律”走向“自律”的必要步骤。

惩戒的依据是学校的纪律,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没有不,其地位不可替代。纪律要发挥作用,又必须借助于教育惩戒的强制力量,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成长过程实现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所以,作为发展中的尚未成熟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外在的由教师代表社会所给予的强制规范的影响,这是一个促使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观点三,对学生实施合理的教育惩戒,是教师职业角色的需要。

劳凯声教授在《变革社会中的教育权与受教育权:教育法学基本问题研究》一书中还特别指出:教师具有的惩戒权属于教师的权力而不是权利。惩戒是权力就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职权,代表了国家或集体的利益,是必须行使的,否则就是失职。当然,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惩戒所采取的适当的规劝和制止行动,于小惩大戒的教育行为。

观点四,教育惩戒的存在具有心理学的依据。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 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不良行为,是需要相应的强化的。例如,儿童由于玩火,手被烫伤,下次就不敢再玩火了。强化原理比较好地解盘了教育活动中惩戒对学生不良行为具有矫正作用的心理机制。

观点五,在我国,教育惩戒的正当性还在于具有法律的依据。 20098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


利。”这样就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观点六,教育惩戒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在现实中被教师、家长、学生所广泛认同。

20021228日《中国教育报》上的一组“关于惩戒认同度”的调查数据或许能够说明这一问题。

教师组认为惩戒是一种教育的占91%,学生组占83%,家长组占65%。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人们比较普遍地认为惩戒是一种教育即认同教育中存在惩戒是合理的。

所以,作为今天的教育者,我们应该担负起学生德育的责任,该管束时要管束,树立起自己的威严,使为则为,使止则止,绝不能听之任之,把人的管理和教育的责任推给将来的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45f227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