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毕业论文

2022-05-24 03:39: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纺织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纺织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纺织系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提交日期:201105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摘要

摘要

本文以200台织机为例,从织物的组织设计、规格计算,到设备选型以及配台计算,详细阐述了40支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最终按照络筒——整经——浆纱——织造的工艺流程投产。





作者:

指导老师:



I


40s polyester yarn-dyed poplin weaving process Abstract

Abstract

In this paper, 200 looms, for example, from the fabric of organizational design, size calculation, equipment selection and distribution units to the calculation described in detail 40s polyester poplin weaving process once the fina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nding - warping - pulp Yarn - Weav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ritten by Supervised by

II


涤纶色织花式织府绸织造工艺 目录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目录................................................................ 2 第一章 前言......................................................... 1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1 1.2质量标准与生产技术要求: ........................................ 1 1.3品种风格及用途 .................................................. 2 1.4纤维原料的性能 .................................................. 2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4 2.1织物规格 ........................................................ 4 2.2规格计算 ........................................................ 4 2.3匹长和墨印长度 .................................................. 5 2.4每平方米无浆干重 ................................................ 6 2.5产量计算 ........................................................ 6 第三章 织物组织设计与工艺流程....................................... 8 3.1织物上机图: .................................................... 8 3.2织物布边设计 .................................................... 8 3.3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 8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 9 4.1络筒的目的及要求 ................................................ 9 4.2络筒张力 ........................................................ 9 4.3筒子的选择 ..................................................... 10 4.4设备选型 ....................................................... 10 4.5卷绕密度、绕纱长度及产量计算 ................................... 10 4.6络筒机的防叠措施: ............................................. 11 4.7络筒张力 ....................................................... 11

I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目录 第五章 整经工艺设计................................................ 13 5.1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 ........................................... 13 5.2设备选型 ....................................................... 13 5.3整经轴数及每轴经纱数 ........................................... 13 5.4经轴绕纱长度计算 ............................................... 14 5.5整经张力影响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 ............................. 15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16 6.1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 16 6.2浆料的调配 ..................................................... 17 6.3设备选型 ....................................................... 17 6.4上浆率和浆液浸透、被覆的控制 ................................... 18 6.5浆轴卷绕长度计算 ............................................... 18 6.6整经轴 ......................................................... 19 6.7纱线覆盖系数 ................................................... 20 第七章 穿织工艺设计................................................ 22 7.1设备选型 ....................................................... 22 7.2停经片、综框、综丝及钢筘规格 ................................... 22 第八章 织造工艺设计................................................ 24 8.1设备选型:GD768型喷水织机...................................... 24 8.2织机的五大运动 ................................................. 24 第九章 机器配备计算................................................ 26 9.1(定200台织机)................................................ 26 9.2络筒配备的计算 ................................................. 26 9.3整经机生产工序机器配备的计算 ................................... 27 9.4浆纱机生产工序机器配备的计算 ................................... 27 总结............................................................... 29 参考文献........................................................... 30 致谢............................................................... 31

I I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章 前言

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涤纶是世界产量最大,应用最广泛的合成纤维品种,目前涤纶占世界合成纤维产量60%以上。大量用于衣料、床上用品、各种装饰面料、国防军工特殊织物等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用纤维制品,如过滤材料、绝缘材料、轮胎帘子线、传送带等。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国内居民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地区涤纶短纤维的需求量也不断增长。中国涤纶系列产品惊人的增长速度,迅速增长的产能,使得中国正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涤纶类产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涤纶纤维面料的种类较多,除织制纯涤纶织品外,还有许多和各种纺织纤维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弥补了纯涤纶织物的不足,发挥出更好的服用性能。目前,涤纶织物正向着仿毛、仿丝、仿麻、仿鹿皮等合成纤维天然化的方向发展。涤纶纤维是所有纺织纤维中加工总量最多的化纤品种,开发差别化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整个化纤工业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品差别化是涤纶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的涤纶纤维生产企业也正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因此涤纶行业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1.2质量标准与生产技术要求

1)在保证卷绕结构良好的条件下,准备工序尽可能降低纱、线张力,减少纱、线伸长,保持纱、线弹性。这样,不但可以降低织造时的断头率,还可增进织物手感的柔韧性,提高织物的牢度。

2)合理发挥络筒的清除作用,除去原纱的棉结杂质和有害疵点,以降低纱、织疵,改善布面质量。

3)经纱张力的排列要求均匀,为降低经纱上机张力创造条件,否则会影响布面的平整,同时又可能造成经缩、跳纱等现象。

4)尽可能降低经纱上机张力,使经纱在织造时易于屈曲,以达到纹路明显而突出,布面效果好。

1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一章 前言 1.3品种风格及用途

1)结构特点:平纹组织是最简单的组织。它是由经、纬纱线一上一下相间交织而成,组织交织点多,无浮长线,织物光泽较暗,质地坚牢,表面平整,反正面外观效果相同。在平纹的基础上添加其他松紧组织,增加织物的透气性、光泽性等,使其较为轻薄,手感柔软,同时耐磨性好。

2)织物种类:平纹组织织成的织物,在机织物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棉织物中的平布、府绸、帆布等;毛织物中的派力司、凡立丁等;化纤织物中的涤棉细纺;丝织物中的塔夫绸等都为平纹组织的织物。在平纹的基础上添加其他组织,也可形成花式织物,例如花式府绸、朝阳格等。

3)织物风格:织物结构紧密而挺括,质地坚牢。平纹组织虽然简单,但在设计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原料、不同的线密度、不同的经纬密度、不同的纱线捻度及捻向、不同的经纬配色、添加其他组织等,或采用不同的上机条件,使得平纹织物手感和外观风格均不同。

4)应用范围: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例如涤纶仿麻织物,不仅外观粗犷、手感干爽、且穿着舒适、凉爽,因此,很适宜夏季衬衫、裙衣的制作。涤纶仿鹿皮织物,具有质地柔软、绒毛细密丰满有弹性、手感丰润、坚牢耐用的风格特征,适合做女衣、高级礼服、茄克衫、职业西装上装等。

1.4纤维原料的性能

1、强度高。短纤维强度为2.65.7cN/dtex,高强力纤维为5.6 8.0cN/dtex。由于吸湿性较低,它的湿态强度与干态强度基本相同。耐冲击强度比锦纶高4倍,比粘胶纤维高20倍。

2、弹性好。弹性接近羊毛,当伸长5%6%时,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耐皱性超过其他纤维,即织物不折皱,尺寸稳定性好。弹性模数为22141cN/dtex,比锦纶高23倍。

3、耐热性好。

2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一章 前言

4、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

5、耐磨性好。耐磨性仅次于耐磨性最好的锦纶,比其他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好。 6、耐光性好。耐光性仅次于腈纶。

7、耐腐蚀好。可耐漂白剂、氧化剂、烃类、酮类、石油产品及无机酸。耐稀碱,不怕霉,但热碱可使其分解。 8、染色性较差。

原料对织物的手感及服用性能影响是极大的。涤纶强力高,吸湿低,其织物强力高,尺寸稳定性好,但有静电现象。涤纶具有极优良的定形性能,涤纶纱线或织物经过定形后生成的平挺、蓬松形态或褶裥等,在使用中经多次洗涤,仍能经久不变。

3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2.1织物规格



成品幅宽 经纱线密度度 纬纱线密度度

筘幅 公制筘号 边纱根数 总经根数 地组织穿入数 边组织穿入数 经纱织缩率 纬纱织缩率

150cm 40s 40s 159.4cm 167 48 8157 3 4 5% 7.5%

经纱密度 纬纱密度 匹长 墨印长度 联匹数 加放率 经纱伸长率 经纱回丝率 纬纱回丝率 无浆干重 百米织物经纱用纱



百米织物纬纱用纱





7.5kg

总用纱量

19.9kg 543/10cm 315/10cm

40m 42.4 m 4 0.7% 1.1% 0.2% 0.2% 136..3 g/m 12.4kg

2

2.2规格计算

布身每筘穿入数

总经根数成品幅宽成品经密边纱根数1-

布边每筘穿入数 =150×543/10+48×(1-3/4)

=8157

4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经密1-纬纱织缩率)



每筘穿入数

筘号 =

=543×(1-7.5%)/3

=167.4 取整为167 选用167号筘(即167/10cm

坯布幅宽=成品幅宽/1-整理纬缩率)=150/(1-7.5%=162.2cm 坯布经密(Pj=成品经密×(1-纬织缩率)=543×(1-7.5%=502/10cm 坯布纬密(Pw=成品纬密×(1-染整伸长率)=315×(1-1%)=312/10cm

总经根数边纱根数1

布身每筘穿入数

)

布边每筘穿入数

10

布身每筘穿入数筘号

实际筘幅=

= 815748×(1-3/4)×10 3×167

=162.57cm

理论筘幅=坯布幅宽/(1﹣纬织缩率)

=162.2/(17.5%)=175.35cm

2.3匹长和墨印长度



1)织物匹长:织物匹长以米或码为单位,有公称匹长和规定匹长之分。公称匹长即工厂设计的标准匹长;规定匹长为叠布后的成包匹长,等于公称匹长加上加放布长。放长度一般加在折幅及布端处。折幅处加放长度通常平纹细布为0.5-1.0%左右,粗号与卡其类织物为1.0-1.5%左右。布边加放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织物匹长通常为30-40m左右,采用联匹形式。一般厚织物采用2-3联匹,中厚织物采3-4联匹,薄织物采用4-6联匹。本文织物采用40×4=160 m的联匹长。 2)墨印长度=规定匹长×(1+缩放率)/(1-经纱缩率) =40×(1+0.7%/(1-5%) =42.4m

5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2.4每平方米无浆干重

经、纬纺出标准干燥重量= Tt*100/1000*(1+公定回潮率)

=14.8*100/1000*(1+0.4%) =1.49g/100m



每平方米坯布经纱无浆干燥重量 Gj=

经密(根10cm10经纱纺出标准干重(g10cm1-经纱总飞花率)

1经纱缩率)(1经纱伸长率)100

=83.6g/

每平方米坯布纬纱无浆干燥重量 Gw=

纬密(根10cm10(纬密纺出标准干重)

1-纬纱缩率)100



= 50.7g/

每平方米无浆干重=每平方米经纱无浆干重+每平方米纬纱无浆干重 =83.6 g/+50.7 g/

=134.3g/

2.5产量计算

每米织物的经纱用量=总经根数纱经纱线密度1加放率)

1000(1经纱缩率)1经纱伸长率)(1经纱回丝率)



126.8g/m 每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纬密布幅纱线线密度1加放率)

1010001-纬纱缩率)1-纬纱回丝率)



=76.3g/m

每米织物的用纱量=每米织物的经纱用量+每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1276.8g/m +76.3 g/m =203.1g/m

6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二章 织物规格与规格计算 百米织物经纱用量=

经纱线密度总经根数1自然缩率与放码损失率

4

101经纱总伸长率)1-经纱织缩率)1-经纱回丝率)

=12.4kg

纬纱线密度纬纱密度织物幅宽1自然缩率与放码损失率

百米织物纬纱用量

105

1-纬纱织缩率)1-纬纱回丝率)

=7.5kg

百米织物用纱量=百米经用纱+百米纬用纱

=12.4kg+7.5kg =19.9kg

7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三章 织物组织设计与工艺流程

第三章 织物组织设计与工艺流程

3.1织物纹版图如下:

通过照布镜对样品的观察,以及对布样的分析 ,得织物纹版图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织物布边设计

由于平纹组织的经纬纱每间隔一根纱线就进行一次交织,因此纱线在织物中的交织最频繁,屈曲最多,能使织物挺括、坚牢,因此我们采用平纹组织作为布边纱线的组织结构,平纹的每筘穿入数应控制在24/筘之间,我们选择 4/筘的形式使布边更加挺括、坚牢。我们选用边经纱为48根。

3.3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插筘)——织造 纬纱:自然定捻——织造

8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

4.1络筒的目的及要求

1目的:增大卷装容量,提高纱线外在质量。

2)络筒是织前准备工序的第一道工序,其质量对后道工序有直接的影响,

对络筒工序的主要要求有:

①络纱张力均匀,筒子密度适当,以保证筒子质量。 ②筒子结构合理、成形良好,有利于高速退绕。 ③容纱量尽量大,以利于提高络筒和整经的生产效率。 ④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以利于提高织造效率和成品质量。

⑤尽可能无接头,若有接头,接头要小而牢,保证纱线质量,以防脱节和断头等。 ⑥清除纱线上的疵点和杂质,以利于提高织造效率和成品质量。

4.2络筒张力

适度的络筒张力要根据所加工织物的要求和原料的性能来定,一般可在下列范围中选定:

1)棉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5%~20% 2)毛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20% 3)麻纱:张力不超过其断裂强度的10%~15% 4)桑蚕纱:2.644.4cN/tex 5)涤纶长丝:0.881.0cN/tex

在络筒过程中应尽量使络筒张力均匀,减少波动,从而使筒子卷绕密度达到内外均匀一致,筒子成形良好

9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 4.3筒子的选择

圆柱形平行卷绕有边筒子,其稳定性好,容量大,密度大,适宜丝织、绢纺行业。

4.4设备选型

康纳(Autoconer138-II型自动络筒机:是德国赐来福公司设计制造的, 机设计新疑、机构精巧、反应灵活、高速优质、全程监控、外观优美、优良耐用。



4-1康纳138-II型自动络筒机工艺参数

机型 每台锭数 锭距(mm 适用特数(tex 络纱速度(m/min 适用纤维类别 清纱装置 打结形式 筒纱最大直径(mm 外形尺寸(长高)mm

导纱动程(mm

清纱隔距(取纱线直径的2)( mm)

奥拓康纳138-II型自动络筒机

10.20.30.40.50.60

280mm 2~170 400-1500

棉、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及混纺纱、羊毛等

电子清纱器

自紧结、织布结、空气捻结

254

1848015002165 (50)

150 0.1568

4.5卷绕密度、绕纱长度及产量计算

筒子卷绕密度:0.5 g/ cm³

V



D4

2

d2w



3.1418272143022cm3 4

10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 式中:D——筒子满管直径

d——筒子直径 W——筒子高度

卷绕重量:G=V103=30220.510-3=1.5kg 理论绕纱长度:L理论=

并轴数n

G

106=101351m Tt

织轴总经根数M

=8157/768=10.6 11 K筒子架容量

(采用本宁格ZW型整经机,筒子架最大容量为768只) L经轴

L理论

=101351/11=9214m n

L实际=L经轴×n+回丝长度 =921411+1000=102354 m

(回丝长度多取5002000m,本织物取1000m

4.6络筒机的防叠措施:

1.周期性改变槽筒的转递

(1)间歇式防叠机构:有两种形式:电气式和摩擦式 (2)变频调速防叠机构 2.利用槽筒防叠

(1)槽筒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或者沟槽边缘离其中心线忽近忽远,使纱线在筒子表面的卷绕位置有少量的自由活动,可以减少纱圈的重机会。

(2)将普通槽筒的V形对称槽口改为直角槽口,减少槽口宽度,使重叠条带不容易嵌入沟槽,可减少严重重叠。

(3)在槽筒上设置虚槽和断槽。

4.7络筒张力

1)构成:退绕张力,摩擦张力,附加张力。



11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四章 络筒工艺设计 2)退绕张力影响络筒张力的因素:

①管纱卷绕结构对络筒张影响:①退绕一个层级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导纱点之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②整只管纱退绕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导纱点之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 ②络筒速度与络筒张力成正比。

③导纱距离对张力的影响:短距离和长距离导纱能减小张力波动,有利于均匀络筒张力。

3)均匀络筒退绕张力的措施:

①选择合适的导纱距离(70mm以下的导纱距离或500mm以上的长导纱距离) ②安装气圈破裂器;

③用变频调速电动机自动调节络筒速度; ④降低摩擦和附加力的波动。

12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五章 整经工艺设计

第五章 整经工艺设计

5.1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

1目的:改变纱线卷装形式,由单纱卷绕的筒子形成多纱同时卷绕的具有织轴初步

形式的经轴。

2)工艺要求:①片纱张力均匀一致;②片纱排列均匀;③卷绕密度均匀;④整经长

度、整经根数、纱线排列符合工艺要求;⑤接结良好,回丝少。

5.2设备选型

整经机型号:本宁格(BenningerZC型整经机(瑞士) 本宁格(BenningerZC型整经机工艺参数

工作幅宽(mm 经轴盘片直径(mm 经轴轴芯直径(mm

筒子架型号 纱筒容量(只) 层数排数 锭子角度



1600 815 306 GCF-768-V

768 848

水平带钩锭子,相邻两排交错排列

5.3整经轴数及每轴经纱数

1)一次并轴的经轴数n=M/K=8157/768=10.611 式中:M——织物的总经根数;

K——筒子架容量; n有小数时应进位取整数)



13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五章 整经工艺设计 2)每轴的整经根数 n=M/K=8157/768=10.611 m=M/n=8157/11=742 742×10+737=8157

10只经轴每轴整经数为742根经纱,后1只经轴每轴整经数为737根经纱。

5.4经轴绕纱长度计算

经轴的最大绕纱体积VHD2d2

3.1416081.522



m

4



30.62

4

=676216.584 cm3 式中:D——经轴最大绕纱直径(DDO2) cm; DO——盘片直径 cm; H——经轴幅宽 cm; D——轴辊直径 cm;

经轴最大绕纱长度L1=Vm××1000/Tt×m

=676216.584×0.6×1000/14.8×742 =36946.34m 式中:——经纱卷绕密度 g/cm3; Tt——经纱特数 tex; m——每轴整经根数,根

一缸经轴浆出织轴数n1=L1/L2=36946.34/3817.2

=9.710

式中:L2——一只织轴的绕纱长度 m; 经轴实际绕纱长度L=[(L2×n1+L3)/(1+)]+L4 =37928.7 m

式中:L4——了机白回丝长度 (取20m

14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五章 整经工艺设计 L3——浆回丝长度 (40m) ——浆纱伸长率 (取0.8%

整经轴实际卷绕重量

整经轴实际卷绕长度整经轴经纱根数纱线特数

10001000



=37928.7×742×14.8/1000×1000 =416.5 kg

5.5整经张力影响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

影响因素:

1)整经退绕张力:

①筒子退绕直径(越来越小);大筒子、小筒子退绕张力大于中筒子; ②整经速度;整经速度越大,整经张力越大; ③导纱距离:筒管顶端到张力装置导纱磁眼的距离; 2)筒子分布位置对整经张力影响:

层:下层上层中层; 排:后排中排前排; 3)张力装置产生的附加张力;

4)空气阻力和导纱机件摩擦引起的张力。 均匀片纱的措施:

(1)采用整经集体换筒方式及定长筒子;

(2)采用分段配置张力圈重量。前排重于后排,中间重于上、下层。 (3)采用合理的后筘穿法;

(4)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机头间的距离,(一般采用3m (5)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



15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6.1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1)目的: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改善经纱的织造性能,保证经纱顺利地与纬纱交织成优质的织物。

2织物特点:府绸织物上浆工艺掌握浸透被覆并重的原则。府绸织物经纱上浆用“高浓度,低粘度,高温度,强分解,低张力,小伸长,重浸透,求被覆,回潮适中,均匀卷绕”等工艺要求。涤纶是疏水性纤维,上浆后要求达到成膜好、耐磨高、伸长小,具有一定的吸湿性,浆纱毛茸贴服,开口清晰,光滑柔软,减少静电,有利于织造。 3)浆纱要求:上浆工艺应符合“低张力,小伸长,低回潮,匀卷绕,浆液高浓低粘,压浆先重后轻,重浸透求被覆,湿分绞保浆膜”的要求。 A低张力小伸长: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①经轴架部分:经轴架用自调中心式轴架;经轴退绕不加制动装置,减少意外伸长,为防止最后两只经轴退绕时产生卷缩,可加装张力补偿装置。校对千米(码)嵌纸条,以采取加油润滑轴承的方式调节。

浆槽部分:引纱辊的有效直径应略大于上浆辊,使经纱浸浆时处于小张力状态。两对上浆辊直径要求一致。如有差异,应将直径较小的安装在靠烘房侧,使上浆纱线不牵引伸长。

烘房部分:在保证烘燥效能的前提下,缩短引纱长度。 ④车头部分:加强拖引辊包布的管理,控制较小的卷绕张力。 B低回潮匀卷绕:为保持卷绕密度在0.48g/cm3,宜适当加大卷绕张力。

C高浓度、低粘度、重加压:选用的化学浆,上浆率一般在9~11% 浓度掌握在7%以上,粘度为7s(漏斗粘度计水速为3.8s为适应高浓度低粘度压浆辊,宜配置较大的压浆力。靠经轴侧的压浆辊重量宜在150kg以上。

D重浸透求被覆:为求得上浆后的浆膜完整,毛羽贴服和纱身光滑,就必须有良好的被覆。

E保持浆膜完整:为求得浆膜完整,用三根湿分绞棒,并使湿浆纱分层进入烘房。分层



16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的湿浆纱预烘长度要求在4m以上,然后经导辊并合。浆纱出烘房后,增加干分绞棒凡在湿区与浆纱接触的部件,都应采取有效的防粘措施。

6.2浆料的调配

1)确定浆液配方的原则 ①浆料配合的种类以少为好。

②各组分之间不应发生化学反应。一般来说,配方中所选用的浆料,要求它们能发挥各自的特性(如柔软剂、浸透剂等)因此,浆料各组分应该是物理的混合过程。 2)浆料的配方 粘着剂 助剂 溶剂

6.3调制浆液的要求

(1).要使用经检验合格的浆料;(2)做好调浆前的预处理工作;

(3)调浆时必须做到“六定”定投料质量、定调浆体积、定温度、定黏度、定pH值、定时间。

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酯 减磨剂 浸透剂 油脂

1.8% 2%-4% 0.5% 1% 2%-8% 100%

6.3设备选型

机型:Zell型高效联合式浆纱机(联邦德国) 适用纱线种类 工作幅宽(mm) 浆纱车速(m/min) 浆槽浸浆形式 经轴架

各类混纺短纤纱,有捻、无捻涤纶长丝 2400(max)

混纺短纤纱:80(最高),长丝:20(最高) 单浸双压,双浸四压

双层10轴经轴架,大直径滚动轴承支撑,无摩擦传动

17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6.4上浆率和浆液浸透、被覆的控制

(1)浆液的浓度、黏度和温度:决定上浆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浆液浓度的大小,要改变上浆率的大小,首先要改变浆液的浓度。浆液的黏度,一般随浆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黏度增加,上浆率增大,浸透少,被覆多。浆液的温度影响其黏度,温度增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浆液流动性能提高,粘度下降。

(2)压浆辊的加压强度:加压强度提高,挤压区液膜厚度减小,上浆率下降,浆液浸透少,被覆减少。

(3)浆纱速度:浆纱速度大小决定了液膜厚度。过快的浆纱速度引起上浆率过高,且表面上浆。过慢的浆纱速度则引起上浆率过低,纱线轻浆起毛。

6.5浆轴卷绕长度计算

相关参数:上浆率(%10.5-11.5

回潮率(%0.6-0.8 伸长率(%0.8



W 卷绕体积VD2d2

43.14

962282130=1147314.13(cm3) =4式中:D——浆轴满卷直径(一般比盘片直径小1-3cmcm; d——浆轴轴心直径 cm; W——浆轴盘皮间距离 cm ②浆轴理论无浆经纱长度L

Vr

1000

1bmzNt

=3853m 式中:V——卷绕体积 cm3

r——卷绕密度 (取0.45g/cm3 b——经纱上浆率 (取11% mz——总经根数;



18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③浆轴可容纳的联匹数 织物联匹的经纱墨印长度LLpm

1a=40×4/(1-5%)=168.42m

j

浆轴可容纳的联匹数np

L

L=3853/168.42=22.9 23 m

式中:L——浆轴的理论无浆经纱长度 m Lm——织物联匹的经纱墨印长度 m Lp——织物联匹的长度 m aj——经纱织缩率 % np——浆轴可容联匹数 m

④浆轴实际卷绕长度LjLmnpL=168.42×23+1=3874.7m

6.6整经轴

①卷绕体积V



4

(D2d2)W=

3.14

(81.3230.62)160=712570.2cm34

式中: W——经轴盘片间距离(取160cm

D——经轴满轴直径(取81.3cm d——经轴的轴心直径(取30.6cm

②织轴上含浆经纱的重量G

Vr712570.21000=0.6

1000

=427.54 kg 式中:r织轴的卷绕密度(g/cm3 (0.6 g/cm3)

③织轴上无浆经纱的重量G

G

1J=427.54111%

=385.17 kg j式中: Jj——经纱上浆率(上浆率取11%

④织轴上纱线最大卷绕长度L10001000j

nG



jNtj

=(1000×1000/8157×14.8)×385.17 =3190.51m

19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式中: nj——总经根数;

Ntj——经纱特数;

⑤织轴最大可卷绕匹数=76

⑥每轴卷绕匹数=联匹数墨印长度=442.4=169.6

织轴的实际卷绕长度=每匹经长每轴卷绕匹数+上机回丝+了机回丝 =42.476+0.5+0.7 =334m

织轴最大卷绕长度

=3190.51/42.4=75.24

浆纱墨印长度

6.7纱线覆盖系数

纱线覆盖系数: 浆槽中纱线的排列密集程度以覆盖系数来衡量。覆盖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K

dM

100% B

=0.0784×8157/173.4×100% =37% 式中:K----覆盖系数;

M----总经根数; d----纱线直径,mm

B----浆槽中排纱宽度,mm

纱线的覆盖系数是影响浸浆及压浆均匀程度的重要指标。一定的上浆条件下,上浆率与覆盖系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20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六章 浆纱工艺设计



排列过密的经纱之间间隙很小,于是压浆后纱线侧面出现“漏浆”现象。为改善高密条件下的浸浆效果,可以采用分层浸浆的方法,使浸浆不匀的矛盾得到缓解,“漏浆”现象有所减少。但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降低纱线覆盖系数,采用双浆槽或多浆槽上浆,也可采取轴对轴上浆后并轴的上浆工艺路线。降低覆盖系数不仅有利于浸浆、浆,而且对下一步的烘燥和保持浆膜完整也十分有效。不同纱线的合理覆盖系数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认为,覆盖系数等于50%(即纱线之间的间隙与直径相等)时可以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

21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七章 穿织工艺设计

第七章 穿织工艺设计

7.1设备选型

机型:G177-180型三自动穿经机 公称筘幅;1800mm 综框厚20mm:24 综框厚10mm:48 适用钢筘高度:120mm 分线速度:80(/min) 使用纱线细度为584Tex 可挂停经片排数为4

7.2停经片、综框、综丝及钢筘规格

1)停经片

①停经片的作用:当经纱断头时,经停片下落,通过机械检测机构或电气检测机构,

发动织机迅速停车。

②停经片的尺寸、形状和质量应根据纤维原料、纱线特数、织机型式和织机车速等因素而定。一般纱线特数大、车速快,选用较重的停经片。反之,则用较轻的经停片。毛织用经停片较重,丝织用的经停片较轻。查资料知,本织物停经片应选用质量小于1g的停经片。 2)综框和综丝

①综框的作用:经纱在综框的带动下按一定的沉浮规律形成梭口,以便与纬纱织成所 需的织物组织。

②综框的形式及特点:单列式和复列式。单列式每页综框只悬挂一列综丝,复列式则悬挂2-4列综丝。本织物采用复列式综框(2列综丝) ③综丝的种类:钢丝综和钢片综。



22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七章 穿织工艺设计 ④综丝的选择及通用长度:有梭织机通常使用钢丝综,无梭织机一般使用钢筘综。棉踏盘织机常用的综丝长度有260mm267mm280mm;多臂机的综丝长度为305mm;丝织、绢织的综丝长度通常为330mm。本织物选用330mm的综丝长度,34#,综丝直径为0.25mm 3)钢筘:

①钢筘的作用:a确定织物经密;b确定织物幅宽;c打纬时把梭口里的纬纱打向织口;

d作为纬纱飞行的导向。

②筘高及筘厚的选择:筘的全高有115mm120mm125mm130mm140mm五种。棉织常用115mm高的筘高,双踏盘开口采用120mm高的钢筘。在棉织生产中,普通钢筘的筘片宽度采用2.5mm2.7mm两种。筘片的厚度随筘号而异,公制筘号110齿/10cm,采0.43mm;118齿/10cm,采用0.4mm126齿/10cm,采用0.38mm,等。本织物筘高采用120mm,筘厚采用0.2mm

23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八章 织造工艺设计

第八章 织造工艺设计

8.1设备选型:GD768型喷水织机

GD768型喷水织机的主要规格 公称筘幅(cm

150,170,190

主轴转速(r/min 330600 适合纱线 纬纱选择 开口机构 自停装置 织机宽度(mm 织机深度(mm 织机高度(mm 织机功率(kw)

442tex合纤长丝 单喷嘴、双喷嘴 踏盘式、多臂式

探纬自停、丝端自停、定长自停 2720,2920,3120 1615

踏盘式:1320;多臂式:2469 3.25左右(速度330-600r/min

8.2织机的五大运动

1)开口运动

①目的:使穿入综眼的经纱上下分开,形成梭口,以供纬纱引入。

②作用:a选综:控制综框升降顺序;b提综:使综框做上下运动,形成梭口。 ③相关配置:开口机构:踏盘式开口机构。开口时间:1200采用中央闭合梭口。高后梁,利于开口清晰。主轴同踏盘的传动比应满足2/1的关系。 2)引纬运动:

①作用:将纬纱引入由开口机构所形成的梭口,以便经纬交织,形成织物。 ②引纬方式:消极引纬。 3)打纬运动

①打纬机构:采用四连杆打纬机构;



24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八章 织造工艺设计 ②曲柄长与牵手长之比应满足1/3的关系,即短牵手打纬。 ③化纤纱易开口不清,上层张力不能太小,后梁高度要低些。 4)送经运动:

作用:①从织轴上退绕经纱,补充给织物形成系统;②保持经纱张力的稳定; 5)卷取运动:

作用:①将已形成织物引离织口,卷绕到卷布辊上;②确定和控制纬纱在织物内部的排列密度。

25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九章 机器配备计算

第九章 机器配备计算

9.1(定200台织机)

织机理论生产率

60织机每分钟转速

1010cm内的纬纱根数

=60×500/10×315

=9.5 m/h

织机实际生产率=织机理论生产率时间效率 =9.590%=8.55m/h

织机的定额台数=织机配备台数1-计划停台率) =2001-2% =196

织物的总产量=织机配备台数1-计划停台率)织机实际台时产量 =1968.55 =1675.8m/h

在此结合每米用纱量计算每小时总耗用经纱量。9.2络筒配备的计算

络筒机理论生产率=

络筒线速度60纱线线密度

10001000



=1000×60×14.8/1000×1000 =0.89kg/h

络筒机实际生产率=络筒机理论生产率时间效率 =0.8985% =0.76kg/h

26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九章 机器配备计算

络筒机的定额锭数=

织物的经纱用纱量

每锭实际生产率



=126.8/0.9=141 络筒机的计算配备锭数=

定额锭数

1-计划停台率



=141/(1-5%)=148

9.3整经机生产工序机器配备的计算

整经机理论生产率=

整经线速度60每轴经纱根数纱线线密度

10001000



=600×60×742×14.8/1000×1000 =395kg/h

整经机实际生产率=整经机理论生产率时间效率 =39570%=276kg/h 整经机的定额台数=

织物的经纱用纱量

每台实际生产率



=126.8/276 =1

整经机的计算配备台数=定额台数

1-计划停台率

=

1

1-4%

=2

9.4浆纱机生产工序机器配备的计算

浆纱理论生产率=

浆纱机速度60织机总经根数纱线线密度

10001000



27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第九章 机器配备计算 =145kg/h

浆纱机实际生产率=整经机理论生产率时间效率 =39580% =316kg/h 浆纱机的定额台数=

织物的经纱用纱量

每台实际生产率



=126.8/316=1 浆纱机的计算配备台数=

定额台数

1-计划停台率



=1/(1-7%) =2

28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总结

总结

本文介绍了40s涤纶提花织物,织物结构紧密而挺括,质地坚牢,吸湿低,强力高,尺寸稳定性好,但有静电现象等。整片文章详细讲解了从纱到成品织物的具体工艺流程,从计算到配台,使设计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本产品的设计初步知道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工艺计算方面也掌握了一些计算方法以及各种数据来源络筒工序采用的是奥托康纳138-II型自动络筒机,打结游车在一个锭节处接头后,在它看管区域内吗,如无断头,打结游车继续不停地往复巡回。整经机采用的是本宁格ZC型整经机,车头部分伸缩筘人字形排列,编号与筒子架行、列对号可上下、左右移动,横动量调节范围为0-40mm,有用压缩空气的吹灰管和能自动启闭的挡风屏。

织物的工艺设计不仅仅就是工艺,更多的是人员团队关系。上下道工序都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前道工序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下面织造无论怎样技术把关都无济于事。以团队精神很重要,但是在集体团队面前也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在这我学会了如何去完成一份完整的工艺,即工艺设计的整个流程以及工艺设计。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它还存在许多不完善,设计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希望各位指导并给予指正。

29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钱鸿彬主编《棉纺织工厂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9月第2 2]张荣华主编《纺织材料基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6月第1 3]张荣华主编《纺织实用技术》,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8月第1 4]边澄,过念新主编《棉织手册》上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6月第25]郑群主编《棉织手册》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198912月第2 6]郭兴峰主编《现代准备与织造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月第1 7]蔡永东编《新型机织设备与工艺》,东华大学出版社,20038 8]庄心光编《棉纺织计算》,中国纺织出版社,198410 9]编辑委员会主编《纺织大全》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2 10]朱保林.许瑞超.刘华实《织造原理》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月第2 11]高卫东主编《棉织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10月第3 12]陈旭初主编《棉织工艺与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1年第2 13]毛新华主编《纺织工艺与设备》,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9月第1 14]熊耀良编《机织厂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12月第1 15]沈兰萍主编《新型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1

30


涤纶色织花式府绸织造工艺 致谢

致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中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

首先诚挚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的榜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我的谆谆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感谢三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朋友,感谢她们为我提出的有益意见和建议,有了她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地度过三年的学习生活。

通过此次的论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跨越了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体制束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

总之,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我收获了很多,既为大学三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将来的人生之路做好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再次感谢我的大学和所有帮助过我并给我鼓励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谢谢你们!

3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490b2d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