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典故

2022-04-02 17:04: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卧薪尝胆典故》,欢迎阅读!
卧薪尝胆,典故

卧薪尝胆典故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每天睡在柴草上,临睡前,用舌头舔舔鹿胆的苦味,以此来提醒自己过往苦日子,要发奋图强,报仇复国。

原来吴王夫差发兵打败了越国,越王勾践被捉来吴国当了马夫,日夜侍候马匹。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实在是非常难堪的。但是勾践暗下决心,一定要恢复自己的国家,所以他没有露出丝毫的抗拒神态,老老实实养马。

勾践还装出对夫差忠心耿耿的样子。用心替他驾驭马车,态度谦卑。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就放他回国。

勾践回国后,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就“卧薪尝胆”,还常自问:“你忘了在吴国的耻辱吗?”

勾践又给吴王送去美女西施。吴王夫差就更加只顾吃喝玩乐,无心国政,弄得国家日渐衰弱。经过二十年的充分准备,勾践看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吴国没有防备的情况下,领兵把吴国打得大败。夫差感到很羞愧,举剑自刎而死。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

[释义] :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正音] ;不能读作“cánɡ”。 [辨形] ;不能写作“新”。 [近义] 发愤图强 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

1.中国足协如果再不抓紧时间卧薪尝胆,对于本就处于风雨飘摇的中国足球而言,那才将是真正的“楚歌四起”、“十面埋伏”。

2.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一举成天下,玩物丧德,暴虐如狼,一失天下心。


3.北漂不容易,多少人卧薪尝胆,功成名就却英年早逝,多少人赚了一堆钱却牺牲了健,多少人风光十足却跟家人少有团聚。

4.他卧薪尝胆,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彩。

5.勾践最终达到目的,被吴王放回越国,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打败吴王,雪耻复国。

6.吕齐老师演的勾践真好,呈现了勾践这个人物的复杂性,卧薪尝胆复仇,最后却背离了民心,对我的心灵震撼很大。

7.当此创巨痛深之后,正宜兴卧薪尝胆之思,枕戈待旦,洒涕誓众,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8.卧薪尝胆推暴虐,沉舟破釜垂千古。

9.披荆斩棘创大业,卧薪尝胆不畏难;已是扶摇青云上,睥睨网文谁比肩?明日辉煌应在,前辈风流今再攀!夜的邂逅。

10.想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又有那张公百忍成金,我只低头隐忍,嘴间泛起一抹笑,是苦涩尽现。

11.王选卧薪尝胆十多年,从研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到缔造一流的企业集团,身二任,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

12.那不很好吗?日积月累,财富愈多,人才愈盛,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一样,十年生聚,年教训,二十年后报仇雪耻!

13.关于“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据诸多辞书解释,当缘起于春秋时越王勾践的故事,他为了雪耻复国,而以此磨励心志。

14.古之“卧薪尝胆”之传说,说的是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句践反返国,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15.其中如伍子胥过昭关、专诸刺王僚、要离刺庆忌、申包胥复楚、卧薪尝胆,都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

16.,日本社会各阶层空前团结起来,节衣缩食,卧薪尝胆,疯狂扩军备战。

17.他们卧薪尝胆,逐鹿大洋,检验新装备各种条件下的战斗性能参数变化,千万次不耐其烦地进行实弹演练确保剑锋出鞘,兵不血刃。

18.公元前686年夏,鲍叔牙护齐公子小白奔莒避乱,留下一个齐国版的卧薪尝胆故事——“毋忘在莒”,次年小白返齐登基,有了一代霸主齐桓公。


19.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求同存异,以战养战!写完后,张明风把笔一掷,铿锵有力地道:“我们走!”。

20.基本上每个人都是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卧薪尝胆。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6c56f0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