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指导:写人 记事 写景 状物

2022-04-20 03:05: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记叙文写作指导:写人 记事 写景 状物》,欢迎阅读!
写景,状物,文写作,记叙,记事

记叙文写作指导

记叙文从内容来看可分为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四大类。



一、写人:写人要写""就是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写人的记叙文是通过对人物思想性格的刻画来表现中心思想的。

第一,写人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①要抓住个性特点来写: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人的性别、年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等各不相同,自然决定了人的思想性格的差异。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抓住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也就是这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特殊之处。

②要选择典型事件来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而这些事件必须能够充分表现中心思想,突出人物性格,也就是典型事件。它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

③要做到具体细致描写:选择好典型事件后,如果只是干巴巴地做概括描述,文章必然写不好。要对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或心理活动做具体描写,必要时还要做恰当的环境描写,以突出人物性格、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二,人物鲜活起来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正面描写是把镜头直接对准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或写外貌,或写语言,写动作,或写心理。正面描写要形神兼备。

a.外貌描写:外貌描写是指描写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体态、表情、服饰等。外貌描写要善于抓特征,生动逼真,以形传神,刻画人物思想性格。

b.语言描写:准确而逼真地写出人物的语言,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还要力求反映出人物的特征,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c.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能够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特征。

d.心理描写:要能把内心深处的情感倾诉出来,使人物的思想得以深刻揭示,性格得以充分展露。



②侧面描写:侧面描写是着意写对象的周围事物,或以景物烘托人物,或借助他人来刻画此人,使所描绘的对象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③简笔勾勒:简笔勾勒就是用极简洁的语言把人物的基本特征勾勒出来,不着颜色,加烘托,给人以清晰的印象,这种方法也叫白描。

④工笔细描:工笔细描着力于精雕细刻,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人物,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⑤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细微事件的描写。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和环境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记事

第一,记事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①写清楚要素: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当然,交代这四要素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

②写具体事情: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四个方面的内容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因素。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第二,合理安排顺序:记叙顺序合理清楚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


①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②运用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和必要的文字过渡。

③运用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不仅文章的结构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第三,挖掘事情蕴含意义的方法

①训练见微知著的好眼力:善于观察的人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②在背景之中写事情: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可能没有深刻的内涵,但是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就不寻常了。

""""密切结合: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容易犯的毛病是""""的结合不自然,往往是主观上(意)想"",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揭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三、写景

第一,写景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①抓住景物特征:世界上的景物千差万别,各有姿态,只有抓住所写景物与众不同之处,才能绘出它特殊的形象,写出它内在的韵味。只有多观察,并且加以比较和思考,才能将景物的特征别致地描绘出来。

②描写要有顺序:景物描写应做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这样才能把自然景物的美和谐地表达出来。写景的顺序就是观察顺序,就是按照欣赏景物的先后顺序来写。

③做到情景交融: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要以写作目的和主题来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比如,同是写登山,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到达美好的顶峰"这一主题,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如果是为了抒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则应重点描绘景色之美。

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一是寓情于景,将情思完全融入所绘景物中。

第二,描写景物的方法 ①用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a.比喻:通过比喻,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b.拟人: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事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

②动静结合描写景物:自然景物,有的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如山峦、树木等:有的处于运动状态,如流水、飞鸟等。描写景物,必须兼顾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既要写出景物的静态,例如∶形状、大小、色彩等。也要写出景物的动态,主要是景物在形态、声音、速度等方面瞬间的变化。把静态描写景物形态特征和动态描写利于传神的长处结合起来,以动写静,静结合,使所绘景物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文章情趣盎然。

③运用传说描写景物:描写景物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④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幅色彩绚丽、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还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



四、状物

""是陈述、描摹的意思,"状物",就是描绘事物。状物的记叙文是通过描述某物,来表明作者的某种思想、某种感情的。这类文章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情的充分阐发。

第一,状物记叙文的一般要求 ①抓"交点"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的"交叉点"即确定它们之间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例如∶《荔枝蜜》中蜜蜂与农民在勤劳、无私方面的相似点:《白杨礼赞》中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在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等方面的相似点。

②状好"":要把""状好,这是写好状物记叙文的基础,没有了这一基础,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或感情都无以寄托。对物的描绘要真实、准确,要重点突出,要与文中所寓之理、所抒之情互相呼应。

③立意新:在动笔之前要认真构思、立意。特别应注意的是立意要新,避免老生常谈,比如"蜡烛颂""蜜蜂颂"这类话题,就很难再写出新意。要想写出新意,就要在生活中经常细致观察和思考。

第二,状物言志的方法

①联想:例如∶《荔枝蜜》通篇主要写的是蜜的酿造者——蜜蜂,通过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的变化,赞美了蜜蜂的高尚品质。但在文章的倒

数第二个自然段,笔锋一转,写水田里耕作的农民,运用联想的方法点到文章的主题∶"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

②象征:例如∶《白杨礼赞》,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极力描绘了西北的白杨树,赞美了它的力争上游、倔强挺立和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的特征:然后层层深入地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7122579b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