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3)

2023-01-19 18:07: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鹿柴》教学设计 (3)》,欢迎阅读!
鹿柴,上册,教学设计,语文,年级

1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恰当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品味古诗,体会古诗韵味及语言美,想象诗中的情境。

2、通过看画面、听音乐、查资料、讲诗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培养良好的观察、口语表达、审美能力、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能力。

3、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用自己的思维理解诗句的意思,并清楚表达。

2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能够认真听讲,平时的作业也比较认真。从整体看,大部分学生能读会写,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有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比较全面。当然,也有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听讲不够专心,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学期我组计划在语文教学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努力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力度,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周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并做到时时温故。



3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理解诗的意境,体会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读作者,读课题

出示两首王维的诗《相思》《山居秋暝》齐背。

师王维的诗同学们背得真不错,关于王维这位伟大的诗人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生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生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生王维与孟浩然一起合称为“王孟”。 生王维有“师佛”之称。

生王维早年当官,但没有受到重用,心灰意冷,寄情于山水,写了很多描写山水的诗,《山居秋暝》就是王维的代表作之一。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鹿柴》(只板书,不读题)也是王维一首写景的诗。谁能读一下题目? 生《鹿柴》(chái) 师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吗? 生《鹿柴》(hài)

师到底这两名同学谁读得对呢? 生应该读鹿柴(hài) 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看书后注释知道的。


师你们真聪明,知道利用书后的注释帮助我们学习古诗文。在这里“柴”是一个通假字,通的是“寨”。鹿寨是王维隐居处辋川别业的盛景之一。那里群山环绕,风光宜人,王维游览到这里就吟诵出了这首《鹿柴》,你们想听一听吗?

活动2【讲授】推敲字义,理解诗句

1、师范读古诗

师听过之后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么样? 生美 生······

师具体写了哪些景色让你感觉到美的呢?请你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找一找诗人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色?你可以拿你的笔在书中圈画一下。

2、生自由读古诗(找出写了哪些景色) 3、汇报学习成果,品析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吗?谁能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生我认为这首诗主要写了山和夕阳下树林的景色。 师你从哪里看出是写山的呢? 生从诗的前两句。 师你能读一下吗?

生“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师那这两句都描写了山怎样的特点呢?从哪里看出的呢? 生山空旷 ,从“空山”二字得。 生山很大,因为都看不见人。

生山很高,有可能是因为山峰很多,把人都挡住了。

生山很静,因为只有在很静的状态下,我们才能听到很远处传的声音。 生······

师表面上是“人语响”打破了山林的寂静,实际上是用连人说话的声音都能听得到衬托山林的幽静。(张贴“幽静”)你们说得可真好,谁能用自己的朗读向大家展示一下这山的幽静呢?

(指名读“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因为听得不够清楚,有回声,所以要读得声音要轻一些。)

师你们读得可真好。如果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描写的是一种幽静之美,那么夕阳西下时的鹿柴又会给人带怎样的感受呢?作者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景色,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树林很茂密。

生因为树林很茂密,所以能透过到树林中的光线很少。 生照在青苔上闪闪发光。

师是呀,夕阳返照摄入树林深处,又有一部分光线透过茂密的树叶落在青苔上面,斑斑驳驳的,用光的难以射入衬托山林的幽深。(张贴“幽深”)

活动3【活动】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师我们学习了《鹿柴》这首诗,那这个鹿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你能展开你的想象说一下吗? (用自己的语言了描绘鹿寨)

师是啊,诗人用短短的20个字就把鹿寨的美景跃然纸上——寂静空山、夕阳返照、树影斑驳这些画面似画一般展现在我们眼前。真不愧苏轼评价其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83b020f7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