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教育改革研究

2023-02-16 23:29: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教育改革研究》,欢迎阅读!
体育教育,教育改革,取向,就业,价值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目前就业困难,体育学院应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善办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和教育改革,毕业生就业严峻的形势将会得到缓解。为此,学校需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效劳,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以便实现完美就业。【关键词】体育教育;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教育改革一、就业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群众化教育阶段,体育院系和在校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据统计,我国现有体育教育专业190个,社会体育专业106个,运动训练专业54个,民族传统体育专业33个,运动人体科学专业24个,在校学生4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10000名。其中体育教育专业在校学生20000余名,每年毕业学生近5000名。从2021年开始,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毕业生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被废除,使得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中的根底调节作用更加突出:加之教师岗位工作稳定、收入不断提高,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纷纷挤向教师岗位,导致大局部学校体育教师已接近饱和,尤其是城市学校和各普通高校。因而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急剧下降,就业现状令人担忧。二、就业认知〔一〕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识首先,据2021年就业率统计,体育教育专业被列为红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之一,说明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度较高,这也要求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尽早的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有所打算,提前进行职业规划提高参与择业的积极性,为就业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增强就业竞争力。〔二〕就业意向通过调查和访谈得知,89.6%的学生选择直接就业,6.6%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3.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目前,学生愿意选择的就业单位最多的是中小学、党政事业单位,其中女生的意愿高于男生,表达他们择业时注重与专业相吻合;选择到遥远地区等基层就业的学生约占3.5%,主要是学生缺乏奉献精神,吃苦能力差。选择去私有企业单位、自主创业及其他就业单位的学生比例虽然依然偏少。很多学生虽然也想自主创业,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敢尝试,明学校创业教育力度有待加强,学生的创业能力欠缺,创业实践经验缺乏。〔三〕薪酬期望机工作地域目前,月薪在1500-2000元以下的有15.6%的学生能够接受,34.2%的学生认为月薪在2000-3000元能接受,32.4%的学生希望月薪能到达3000-5000元,有5.4%的学生希望月薪能在5000元以上,有局部学生对薪酬并没有固定的要求。多数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根本能有合理的定位,但仍然有少数学生存在月薪期望过于理想化。〔四〕工作地域大学生择业地区依然呈向上流动〞趋势,约有62%学生依然愿意留在城市开展,认为大城市开展时机较多,生活便利,也有局部学生虽然很想留在大城市,但由于物价水平较高、就业竞争压力大而选择放弃。从调研中得知,农村中小学对体育教师的需求远远大于城镇中小学,但学生在选择上宁愿原那么在经济条件好的城市,也不愿意去条件差的,有编制的农村中小学。这就造成了人才供需矛盾。〔五〕专业对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是否会选择专业与所学专业一致的相关工作时,男女生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85%以上的女生选择教师岗位,她们希望能够有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单位,主要原因,第一,希望能够发挥大学所学的知识,展现自己的专业特长。第二,由于体育专业的专业性较强,就业选择面较窄,就业压力更大。三、针对体育专业学生择业时的教育改革与引导〔一〕从国家角度出发1.加强教育改革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在体育教师逐渐饱和的情况下,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在原中等学校〞


的根底上扩展到小学,也可放在培养高素质竞技运动人才和门类齐全的多种规格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体育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开展,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也发生较大变化,体育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人才需求出现多元化的趋势。2.适应社会开展需要,加强专业建设面对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促使体育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因此,要保持体育教育专业的持续开展,就必须对现行的专业结构进行调整。应有方案的缩减体育教育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充体育社会专业、体育康复保健专业,开创和培植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体育传媒等专业。〔二〕从学校角度出发1.需建立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体系尽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已经纳入了高校的课程,但是由于我国这方面起步相对较晚,开展还不完善。在学生的整个大学学习中没有延续性,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未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培养目标以及市场的需要,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要有延续性。2.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的就业面就比较窄,为此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勢在必行的。而针对体育教育学生应从大一进校就要利用第二课堂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以此提升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从学生自身出发1.正确认识自我对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来说,只有准确的评价自己,才能把握未来的职业选择,为自己确定适合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的就业单位,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实现高质量的就业目标。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面对现实就业状况,应有心理准备,降低就业起点,先工作,实现就业,工作一定时间后,可以重新选择就业,有了第一次的工作经历和社会经验,自身的经验和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再次择业时,找到理想工作的时时机大大提高。【参考文献】1盖世洲.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1.192】付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21.323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234.4】薛.高校体育专业就业现状引发的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123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8884d0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