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春天

2023-04-11 09:33: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二十年前的春天》,欢迎阅读!
年前,春天,二十



二十年前的春天



我一直坚信,风会带来某些讯息。

一年又一年,风中的某些讯息几乎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这如期而至的梅花的暗香,在春天的夜晚嗅着,是那样使人沉醉;比如这似曾相识的心境,忧郁而抒情,每到春来,总会像花事一样悄然发生…… 二十年前的今夜,一样的春天,一样的花香,却也一样的多愁善感。

那时候,费了好大劲,我才住进学校的一间平房里。面积不足十五个平米,好在另有一间厨房,替我一家暂时稀释了拥挤。

厨房是一楼东侧靠楼梯的一间厢房,离我的住处还有一段距离。想起我那小厨房哦,一如想起和我恋爱过的某个落难的富家女子。

雕花的木格窗是她亲切朴实却不失优雅的面容,至今仍留在我记忆的深处,就像归有光之于项脊轩一样,蜗居的时代,虽历尽贫寒,却终身不敢忘记。 厚重的土墙占去很大一部分空间,摆上碗柜和厨具后,我还靠墙铺了一张小床,临窗放了一张条桌,晚上还要掂进两辆自行车。

这样一来,本就逼仄的厨房连一点回旋余地都没有了,吃饭的时候只能到厨房外摆个小桌将就一下。泥地上混杂着垃圾和树叶,怎么扫也扫不干净——到处散发着一股行将颓圮的浓郁的霉味。

春天来了,我想改变一点什么,但不知从何做起。

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无事可干的星期天。窗外寒风呼啸,天地一片昏黄。倒春寒裹挟着沙尘暴来了,风里有一股浓重的泥腥味。

闭上眼睛我也知道,田野里的蚕豆开花正开得蓝莹莹,清新美好的样子实在惹人怜爱。

午睡醒来愁未醒。整理厨房,归置好简单的器具后,我开始清理旁边的楼梯间。借助一把铁铲,一只土箕,我从阴暗潮湿的楼梯间清理出很多垃圾和渣土,将它们暂时堆放在厨房外的空地上。

几天后,我找来一把洋镐,在紧靠戏台的地方把砌成一座方池,再把那些肥沃的渣土填进去——一个别致的小花园奇迹般忽然出现在我的厨房前!

妻子喜欢月季花,我就种了两棵月季在里面。春天来了,月季开始发芽、抽条、孕出几个瘦小的蓓蕾。






当它们开出粉色的花朵时,院子里三棵老槐树也开花了,时间的脚步已经不知不觉走到了暮春。

再后来,我费了好大劲从会馆的角落里抱来一个石墩子,再在石墩子上扣一张方形的水泥板——那就是我的不用搬动的饭桌。

在这样的饭桌上就餐,身旁有鲜花点缀,头顶有丝瓜探望,粗茶淡饭也能吃出很好的滋味来。

那时候,我没有电话,没有电冰箱,没有电饭锅,连一身像样的衣服也没有,结婚时的债还没还清。我很焦虑,一心想把烂包的日子往好里过。

日子过得很简朴,也很认真。那时候,我刚从调进城里来,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也很知足,所以才把个又小又破的厨房当宝一样拾掇,贫寒的小日子因我的勤奋有了些微改变。

同事们夸我能干,说我会过日子,但也有人替我感到遗憾:唉,你怎么去找个工人?

我跟她解释:我老家是农村的,又在乡下教书,人家不嫌弃我就不错了。再说了,糟糠之妻不下堂,这是哪个古人说的?

那个女老师老爱嘲笑人,吃自家的饭,操别人的心。三年以后,我妻子不幸下岗了,她又幸灾乐祸地对我说:你是单腿腿跳啊,一个人挣钱养活一家人。 太受刺激了,她说这番话时,那种恶俗的兴奋令我终生难忘。单是为了这,我也得咬紧牙关,把这烂包的日子往好里过下去。

愿意和我一起受苦的,还有我的儿。现在想来,最亏欠的就是他了。好在来日方长,他靠我供养的日子也许还很长,使我可以弥补这份亏欠。

那时候,儿子刚一岁,我们把他放在乡下老家,由他爷爷奶奶带着。乡下的野风一吹,儿子的小脸就全皴了,裂出一些血口子,看着让人心疼。

大多数时间里,儿子由他妈妈带着。他妈妈上班的时候,儿子就由我来带。上课的时候,我实在没法,就把他带进教室去。

有一天,上晚自习,我让儿子坐教室最后一排,不许说话,儿子乖乖坐下,和我的学生一起听我讲课。已经是暮春时节了,黄昏时的天空阴沉沉的,窗外起了风,玻璃窗扇被风吹得啪啪响,挺吓人的。

忽然一个闪电,接着一声春雷响,轰隆隆,儿子在后面用四川话大声喊:爸,打雷了!教室里响起了比春雷声响亮一百倍的哄笑声,我听起来非常刺耳,但心里却无比愧疚。

儿子的喊叫不是因为害怕,是在操心大人的安全。就像他每次出门的时候,总会提醒他妈妈:你拿钥匙没有?或者跟我说:你把拖鞋换了,免得人家笑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d1c41aee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