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福德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2022-12-24 23:3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卡特福德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欢迎阅读!
福德,卡特,实践,翻译,理论

卡特福德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翻译理论和翻译方法的结合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一项难点。西方翻译研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且在思想、哲学等领域的成就让后世望尘莫及。但可以看到的是,实际翻译过程并无法单用一个理论,往往是要结合实际文本、实际语境、实际目的来分析使用理论的情况,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西方语言多承袭于一个语系,而翻译研究多是从本国语言和相近语系语言出发。中日两国语言的关系与西方各国语言关系相比要复杂得多,日语中既有中国传过来的汉字,也有自己创造的日本汉字,汉语里也有近现代从日本传过来的汉字造词,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量。但汉字虽然字形相同,却不代表“含义”相同,且两者语系不同,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语言个性也相去甚远,光靠理想化的翻译思想很难解决日汉翻译中的各个具体问题。

翻译学虽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但基础依然是语言学,译者从语言学角度出发,以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为指导,以日本战争摄影家长仓洋海的演讲合集《我眼中的战争与和平》为例进行分析,探究日汉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以及问题来源和解决方法。如卡氏本人也曾提到过的一样,从语言学出发的翻译等价太过理想化,因而结合他的“文化不可译”理论分析文化需要如何“翻译”最后总结卡氏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第一章是主要理论介绍。卡特福德认为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而翻译理论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他提出的“翻译转换”理论主要包括“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两个部分,其中“层次转换”指的是语法和词汇等不同层次之间的语言转换,而“范畴转换”可细分为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


同时他还提出“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译者将分析“文化不可译性”的合理之处,以及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策。第二章将对作者和文本进行介绍,并提出日汉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

主要分为日本汉字的特点、日语与汉语相反的语言逻辑,以及日语委婉暖昧的语言性格。第三章针对《我》文本分析层次翻译和范畴翻译(结构转换、类别转换、单位转换和系统内部转换)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其中层次翻译主要有语法与词汇的转换,结构翻译以语序调整、主动句被动句的转换、肯定句否定句的转换,和自他动词的转换为例,类别转换以词性转换为例,单位转换以惯用语意译为例,系统内部转换以指示代词系统内部转换为例。

除此之外,译者还根据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观点,提出日汉翻译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和转换方法,包括隐增显减转换、文化转换、目标语自转换等。第四章对章节内容进行总结,指出卡氏理论的局限性和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8f504f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