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传承中国文化

2022-04-11 03:0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传承中国文化》,欢迎阅读!
中国,传承,怎样,文化

当代大学生怎样传承中国文化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积淀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表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崇尚礼仪等等特征。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和 合”二字。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以和为贵的精神将天人相应的世界观、君民相维的政治观、上下相依的伦理观融为一体,倡导人们取大义,以集体利益为重,强调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刚健有为 ;二、和与中;三、崇德利用 ;四、天人协调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当今新形势下,中国大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精神的现状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唯有分析出现这种现状的种种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神及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魅力,并让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我认为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加强青少年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转换并加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

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很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怀着排斥、自卑的、无所谓的态度和认识。我们的任何对传统文化的改革只能对下几代实行,但是这些已经对传统文化有“刻板印象”的人应该如何进行改变呢?我们现在重要的不单单是改教育方式,更要挽救已经对传统文化失去印象大学生。

我们要坚定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吸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西方文化的绝对优势难免会让很多大学生感觉到西方文化是否真的比中国文化更优越,他们心中有一种潜藏的自卑感。我们要让大学生克服这种自卑感,就要让他们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以,大力宣传我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是当今的必要措施。我们要让他们明确中国传统文化以前是好的,现在是好的,将来也是好的。

我们要让大学生们传统文化赋予给他们的使命。不仅仅是自豪感,而且要是责任感。大学生是我们祖国的希望,如果他们都没有好好继承传统文化,那么他们的子女又会如何呢?所以我们现在重要做的还有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就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水平一样,传统文化也应该提升到那个高度。

改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功利主义的思想。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越来越多的人无暇关注传统文化修养,很多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没用了。我们应该改变这种功利主义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事业,让有志于从事传统文化事业的大学生有更多用武之地。

2、加大对高校传统文化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力度

大学生中也有部分喜欢传统文化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学生,但是,他们普遍反映学校对他们的活动不够支持。同时,学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类选修课的忽视等其他软件问题。下面,将从硬件和软件方面对高校传统文化传承提出建议。


硬件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的传统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独立的场所和设施。比如,展览馆,学习室,宣传橱窗等等。学校还应该为这些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比如活动举办的道具,各种媒体设施等等。

软件方面: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选修课机会给学生选择,在师资力量方面加大投入。在学生社团方面也应该加大组织力度,安排专人进行培训。在媒体宣传方面应该提供无偿化服务,特别是在新兴媒体方面,更应该适当照顾传统文化,力图在舆论上给传统文化优势。 3、国家和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环境 国家的政策和体制,社会的文化氛围等都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在国家层面,应该在大学生的成绩衡量标准上为传统文化留下一席之地。如在学分方面,可以规定学生应该修够多少分才准予其毕业。在传统文化课教授者方面应该投入更大的资金支持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在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方面,国家应该鼓励传统文化企业进行创新,不断壮大发展传统文化相关产业,使得传统文化产业更多的社会需求。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应该对传统文化文物古迹等公共场所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让广大学生有更好、更多的机会了解传统文化。

在社会层面,媒体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新兴媒体对广大大学生的巨大影响力,但是现在很多媒体为了追求商业利益,逐渐减少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媒体肩负着很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应该对传统文化有所重视而不是故意疏远。同时,社会不应该渲染了传统文化无用论和一切向西方看齐等错误的思想,广大群众应该自觉地营造好为中国传统文化自豪、积极学习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4、传统文化自身必须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发展

为什么传统文化竞争不过西方文化?根本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形式老套,内涵没有延展,更没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所以传统文化在当今的时代潮流下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从内容上、形式上和传播方式上分别对传统文化的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内容上:传统文化的发展必须与中国的现代化结合起来。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些不符合现在文明、伦理规范的内容一定要坚决去除。那些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容,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保留下来。但是保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保留,我们要在保留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元素,积极延展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丰富并拓展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借鉴西方优秀的方式、方法,如何有效地融合商业元素和现代元素的同时保护好、发展好中国传统文化。

形式上: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传统文化其实都是人类历史的优秀文明。但是为何西方传统文化生存状态比中国传统文化好呢?形式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得不到发展的重要原因是形式上古板、单一、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倒入了商业化的滚滚浪潮。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创新重要的是要满足当代人们时常生活的喜好和价值追求,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广大中国人普及。

传播媒介:尤其对大学生来说影响其最深远的是新兴媒体的传播。但是纵观现在,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远远不够,我认为,传统


文化的传播方式必须进行改变,重要的是迎合新兴媒体的需求。比如在2005以后兴起的国学热,他们正是运用新兴媒体让国学在瞬间成红。这不单单说明,广大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潜在需求,更说明了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惟独缺少创新型的传播方式,这使得传统文化“养在深闺人未识”

清末文人龚自珍曾说:“灭其国不如先灭其史。”可见历史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该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让我们的优秀文化薪火相传,源远流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21cc73f46527d3240ce0d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