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

2022-04-11 17:2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欢迎阅读!
马克思主义,中国,认识,影响,怎样

记者:怎样认识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政治变革的深远影响?

杨金海:纵观近一百年来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思想和思潮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无疑是影响中华民族命运的最重要思想。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对中华民族政治命运产生了的深刻影响,这集中体现在20世纪中华民族的三代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身上。

马克思主义对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孙中山在流亡欧洲以及后来在欧洲考察社会党国际时,就曾学习、研究过马克思的学说以及社会主义思想。这对他形成三民主义思想,特别是形成关于避免走欧洲资本主义老路的“节制资本”思想以及后来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马克思主义对其他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如中国社会党、无政府主义等,也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们没有也不可能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改造中国社会的指导思想,也就没有能够领导中华民族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与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传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上所述,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译本是由中国共产党早期成员陈望道翻译并由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组织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延安与斯诺谈话时曾回忆说:1920年到北京时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和共产主义的书,其中有三本书特别铭刻在他的心中,使他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中之一就是《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到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又讲到:“记得我在1920年,第一次看到了考茨基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写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是阶级斗争史,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但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通过读《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走上革命道路的。1919年,周恩来还在日本留学时,就通过日本的河上肇创办的《社会问题研究》了解了《共产党宣言》一书;192010月赴法留学,和当时先行留法的蔡和森等人一起继续学习《宣言》,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成员、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的邓小平同志在1992南方谈话中深情地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十分重视对《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在1996年中央党校的一次讲话中讲到,他在上海交大读书时,曾打着手电筒在晚上读《共产党宣言》,并强调党的高级干部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

记者: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杨金海: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世所罕见,使一个灾难深重的旧中国


逐步变为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下,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华民族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这也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领导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则不仅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而且进一步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一切都跟马克思主义指导有着必然的联系。例如,我们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中实行的土改制度、多种经济并存制度,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初期实行的合作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小时工作日制度、义务教育制度等,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多种经济制度、累进税制度、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与《共产党宣言》等所蕴含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讲“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也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仅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道路的探索确立了唯一正确的历史航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至少在五个层面决定着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

其一,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话语体系。我们现在的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概念为核心的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这些概念是“五四”运动以前所没有的。没有这些基本概念,就谈不上有中国现代文化。这套话语体系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主要是由共产党人以及我国广大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翻译马列著作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逐步建立起来的。

其二,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进来之后,我们才知道了许多现代哲学知识,例如知道了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突破了历史循环论,知道了社会历史的结构,社会发展的趋势、道路,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态、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等等。可以说,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我们心目中的整个世界图景都发生了变化,这个世界图景在“五四”运动以前是没有的。

其三,它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大家知道,现在我们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很多具体学科,包括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等,这些社会科学门类以及它们所组成的学科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也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没有很多理论界的翻译家、学者的工作,我们这个学科体系是建立不起来的。

其四,它促进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今天的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今天的电脑网络等,也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我们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学学科体系的建立、研究机构的建立、杂志报纸的编辑出版等均是如此。

其五,它促进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众文化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们今天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多概念都与马克思主义有关,如少先队员、党员、干部、群众、同志、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才逐渐形成的。我们的许多节日


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都是与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联系在一起。“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只有传统的节日,没有这些节日。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我们现在的生活完全是另一种景象。没有这些东西,我们的语言、生活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具有时代性和现代性。

总之,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翻译并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集、选集以及大量的经典著作的单行本和专题文集,形成了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马克思主义典藏。随着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还形成了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社会发生了近代以来乃至数千年文明史上最巨大的变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4dae3bbb68a98271fefae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