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欣赏:花重锦官城

2022-04-27 06:15: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欣赏:花重锦官城》,欢迎阅读!
锦官城,诗歌欣赏,花重

“花重锦官城”的“重”究竟读什么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身为语文教师,带领学生饱览春光,教会学生赞美春色,抒发浓浓的惜春之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在一堂课上,我教学生学习诗圣杜甫的名作——《春夜喜雨》。这首诗的尾联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教学生读成“花重(zhòng)锦官城”,这时有学生提出了质疑,说这个“重”应该读成“chóng,因为他家里有本书就是这样标注的。学生们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了起来。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我按照当年老师教我的读音,规定暂时读作zhòng,但为什么要这样读,却没能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到底这个字的读音是什么呢?

先查一查资料再说。首先查阅了人教版教师参考用书,遗憾的是参考书上并没有提到这个字的读音。又上网,发现有的观点认为读“zhòng,也有的观点认为读“chóng,并且大家依据这个字的不同读音,对诗句进行了两种解释,这两种解释乍一看来又似乎都有道理。一时间我困惑起来,没想到这个看似不大的问题竟变得棘手起来。看来单纯吸收别人的意见是得不到正确答案的。

要研究这个“重”字的读音,划分诗的平仄是个好办法。来看这首诗的平仄。这首诗成于唐代,当时汉字读音为中古音,和今天我们通用普通话比起来,读音已经发生了偏差,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今天的读音去给这首诗划分平仄。所以,在划分这首诗的平仄之前,必须弄清这首诗中哪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全诗中节、发、物、黑、独、湿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字;而在《广韵》里属开口一等平声韵,在《广韵》中属合口三等平声韵(平水韵同),可见在唐宋时,字当讲,字当讲时,皆读平声。尾联存在拗救情况,救。因此,此诗正确的平仄应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仄平平

近体诗有严格的平仄规律,其中有一条为“一联之内平仄相对”,即每联对句和出句的各个节拍要平仄相反。在具体实践中,只要做到各个节拍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反即可,第一个字一般不论。“晓看”和“花重”正属于一联之内相对应


的节拍,按照要求,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反。前文已交代“看”属于平声字,那么“重”一定是仄声字。所以,在此诗中“重”应读为“zhòng。许多人在划分这首诗的平仄时,是以今天的普通话读音为标准的,这样以今律古,错误是在所难免的。

再从这首诗的意思来分析一下。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是一首出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佳作,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其中,尾联是作者的联想。面对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雨,作者欣喜地联想了尾联的美丽画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句诗该怎么解释呢?持读“chóng”的观点的人认为,“重”应该理解为重重叠叠的意思,整句诗应该解释为“整个锦官城的花儿重重叠叠,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推敲。刚才已经说过,尾联的景象并非杜甫亲眼所见,而是他根据夜雨而展开的联想。在一夜春雨之后,成都的花真的会“花团锦簇、重重叠叠”吗?不一定。类似的如陆游的那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是如此,都是根据夜雨展开的联想。然而,杜甫在联想时,是满怀欣喜的,他觉得有这样的好雨,明朝必定“花重锦官城”。杜甫会如此肯定花儿一定会出现“重重叠叠”的样子吗?也不太可能。但是,一夜春雨之后,花儿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却是一定会出现的景象。“红湿处”的“红”的意思是红花。那么,笔者认为在这场春雨到来之前,锦官城已经有红花开放,这样来理解这句诗,解释成“等到拂晓来看被雨水沾湿的(开着)红花的地方,那整个锦官城的花儿都会饱满而沉甸甸的”是不是更合理呢?至于有人说“重”在此处为动词,更是大错特错。仔细斟酌之后,我们不难看出,从这句诗的内部结构来讲,属于词序颠倒,实际应为“锦官城花重”“重”在此处应解释为“分量大,属于形容词而非动词。下半句与上半句是相联系的,但并不是因果关系。在这里,下半句是上半句的补充复句,因这句诗所描绘的景象并非杜甫亲眼所见,所以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非必然却重要的,而不是因果关系的必然。所以说,花儿会出现“重重叠叠”的样子是经不起推敲的。

还有的观点认为,花儿沾上雨水而变得沉重起来,低下头去,不是美景。而整个锦官城的花儿重重叠叠,花团锦簇才个符合全诗的意境。这更是经不起推敲的看法。花儿被雨水洗过之后,变得光鲜亮丽起来,晶莹剔透的水滴在花瓣上滚


来滚去,花儿变得饱满起来,沉甸甸的,面对这样的景致,谁能否认它的美呢?是的,没有人会否认。这样生机勃勃而鲜美欲滴的花儿,实在是拥有了再唯美不过的韵致了。这样的韵致,来自于这场润物无声的好雨,更来自于杜甫心中对这场好雨的无限喜爱,对大美春光的无限喜爱。这样的好雨,不喧闹,不张扬,在夜里轻轻地、悄悄地泽被万物,装点花儿,装点自然,怎能不惹人喜爱呢?

综上所述,“花重锦官城”中的“重”应读“zhòng

最后,笔者想说,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宝贵的财富,需要我们代代传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读音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唐诗,没必要完全还原诗句中每一个字在当时的读音,但诗中一些特别重要的字,如关系到诗的韵脚、诗句的意思的字,还是有必要遵循古音的。另外,教材编写者十分有必要考虑将入选教材的古诗中的存在读音争议的字进行标注,并作出详尽的解释,这样不仅是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和依据,更重要的是,身为教育作者,我们要将正确的知识传播下去,而不是置分歧于不顾,由此造成的教学与知识上的混乱,是我们都不愿见到的,也是我们的失职。

参考文献:

古入声字今读平声字简表,《古代汉语》胡安顺、郭芹纳,中华书局,200612月。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118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65bd8c700abb68a982fb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