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022-11-05 10:0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欢迎阅读!
水龙吟,次韵,杨花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宋代: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译文

非常像花又好像不是花, 无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杨花离枝坠地,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 思。娇柔的柳枝,就像思妇受尽离愁折磨的柔肠,那嫩绿的柳叶,犹如思妇的娇眼,春困未 消,欲开还闭。正像那思妇梦中行万里,本想寻夫去处,却又被黄莺啼声惊唤起。

不恨杨花飘飞落尽,只是愤恨西园满地落红枯萎难再重缀。 早晨一阵风雨,又去哪里寻找落 红的踪迹?早化作一池翠萍。 如果把春色姿容分三份, 其中的二份化作了尘土, 一份坠入流 水了无踪影。细看来那全不是杨花啊,是那离人苦愁的眼泪。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 龙吟曲”庄椿岁”小楼连苑”。《清真集》入 越调”。一百二字,前后 片各四仄韵。又第九句第一字并是领格,宜用去声。结句宜用上一、下三句法,较二、二句 式收得有力。 次韵:用原作之韵,并按照原作用韵次序进行创作,称为次韵。章质夫:即 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时任荆湖北路提点刑狱,常与 从教:任凭。

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用唐 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 萦:萦绕、牵念。柔肠:柳枝细长柔软,故以柔肠为喻。

困酣:困倦之极。娇眼:美人娇媚的眼睛,比喻柳叶。古人诗赋中常称初生的柳叶为柳眼。

梦随”三句: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落红:落花。缀:连结。

一池萍碎:苏轼自注: 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 春色:代指杨花。



韩愈《晚春》诗: 杨花榆荚无才思, 苏轼诗词酬唱。

章楶(ji羌,建

创作背景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公元 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 黄州的第二年。

赏析

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际 家傍路”


的杨花,化 无情”之花为 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 动地抒写了带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实为显志之笔,

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人怜惜任凭衰零坠地。

首句出手不凡已定一篇咏物宗旨:既咏物象,又写人言情。即人与花、物与情当在 即不离”之间。唯其 不离”方能使种种比兴想象切合本体,有迹可求。唯其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非常像花又好似不像花,无

不即”,方能不囿

说它非

本体,神思飞越,展开想象。这一句准确地把握了杨花那似花非花的独特风流标格。 花”,它却名为 杨花”,与百花同开同落,共同装饰春光。说它 小,隐身枝头,向不为人注目爱怜。次句

似花”,它色淡无香,形态碎

也无人惜从教坠”。一个 坠”字,赋杨花的飘落;

一个 惜”字,有浓郁的感情色彩, 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但惜杨花者却少,然细 加品味,乃是反衬法,词人用笔之妙,正是于 并为下片雨后觅踪伏笔。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又是无情,实际上则饱含深情。

这三句承上 坠”字,写杨花离枝坠地,飘落无归情状。不说 离枝”,而说 抛家”;貌似 情”,实质 有思”。咏物至此,已见拟人端倪,也为下文花人合一张本。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又紧紧闭上。

这三句紧承 有思"而来,咏物而不滞于物,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的

有思”的杨花,化



”这三句是说,柔肠受损,娇眼迷离,想要开放,却 ”这三句是说,把它抛离在家乡路旁,细细思量仿佛

无人惜”处,暗暗逗出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

作了具体而有生命的人一一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 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 此处明写思妇而暗赋杨花,花人合一,无疑是苏词有别 于章词的一种新的艺术创造。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被黄莺儿把无情叫起。

”这数句是说,梦魂随风把心上人寻觅,却又

这数句妙笔天成,既摄思妇之神,又摄杨花之魂,二者正在不即不离之间。从思妇方面 来说,那是由怀人不至而牵引起的一场恼人的春梦,她神魂飘扬,

万里寻郎;但这里还没有

就咏物



到达情郎的身边,那边早已啼莺惊梦。这两句苏轼写来倍觉缠绵哀怨而又轻灵飞动。 象而言,描绘杨花那种随风飘舞、欲起旋落。似去又还之状,堪称生动真切。篇首所言 花还似非花”,正可于此境界中领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6f5dec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