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2022-12-30 12:3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游褒禅山记,褒禅山,随笔,教学

也谈褒禅山——?游褒禅山记?教学随笔

“山不在高 ,有仙那么名。〞褒禅山有名无仙。

唐贞观年间 ,全国四大高僧之一慧褒结庐修炼于华山 ,圆寂后其弟子将此更名为褒禅山 ,并建褒禅寺。而今过去千载 ,慧空禅院早已灰飞烟灭。现于其址修筑庙宇 ,只是今人复活过去的历史 ,续写昨天的故事。无论如 ,褒禅山也是一座相当平淡的山。登泰山而翻阅历史长卷 ,游桂林而观看水墨山水 ,攀黄山坐叹造化神工 ,览九华心熏佛国烟香。褒禅山无此佳境。幸而由于历史的偶然 ,宋王安石到此一游 ,留有一记 ,山遂以文名。 褒禅山的精华在华阳洞。现由含山县人民政府开发为旅游景点 ,对游人开放。原我校王汉俊老师写过一篇?今日褒禅山?〔载?中学语文教学?1981第七期〕 ,时隔二十年 ,洞已前后贯穿 ,风景殊异 ,有记述的必要。 褒禅山距县城北15里。从新建的褒禅寺院向东二三里 ,至前洞。距洞百余步 ,竖有一碑 ,上写“有碑仆道〞 ,牌下二断碣 ,无字 ,为今人仿制。洞前有碑刻 ,为游记全文。洞口左侧有白龟泉 ,说明“有泉侧出〞 ,水清洌。过石桥 ,至洞口 ,旁刻书法家舒同写的“天下第一名洞〞。洞口大而平。向里40余步 ,有一小河长约50 ,水流淙淙。荡舟而过 ,经“梅花渡口〞 ,闻声如雷 ,乃“莲台瀑布〞。曲径通幽。忽有巨石挡道 ,弯腰几近地而过 ,终于到了“荆公回步〞之处。这是王安石“有悔〞的地方 ,是今人暇想的地方。旁镌有王安石的“天变缺乏畏 ,祖宗缺乏法 ,人言缺乏恤〞三句 ,隶书 ,深厚凝重。继续向前后洞进发 ,窄处仅容一人 ,“锦绣峡谷〞。穿“警钟厅〞 ,拾阶而上 ,至“灵霄宫〞。宫宽大如殿 ,有一柱擎天 ,柱四周众多石笋围坐如佛 ,称得上王安石所谓的“其见愈奇〞。至后洞。全长约1600米。

1 / 2


以上对山略作描述 ,下面就本文教学谈一点看法。

我教此文 ,五次三番 ,每每有疑惑。褒禅山说不上“险远〞 ,风景更谈不上“奇〞字。就洞而言 ,与“七星岩〞、“仙人洞〞不可同日而语;就文而言 ,?岳阳楼记??石钟山记?相比 ,文中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那么 ,此文价值究竟表达在何处?我们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思想和生活经历 ,难发现 ,文章精髓处尽在议论。

王安石 ,字介甫 ,晚号半山 ,封荆国公 ,卒谥文 ,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进士 ,时年二十二岁。我们推算王安石大约在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游褒禅 ,年近三十五岁 ,正年富力强。王安石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争。年青时曾上万言书 ,慨然有矫时匡世之志 ,留心民生疾苦 ,建议兴利除弊 ,以舒民困。这思想同他十五年后百折不挠地实行变法的精神完全一致。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被擢升为参知政事 ,两度为相 ,积极变法 ,以期国家臻于富强。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的文学创作与其政治活动密不可分。他认 ,文要“有补于世〞 ,辞“以适用为本〞。这就不难理解 ,作者只不过借游山之事抒发心中早就有的思想罢了。因而 ,文章重点不在记游 ,深邃处在因事见理。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文章的价值取向在此昭然假设揭。游记所议论的“志〞、“力〞、“外物〞与王安石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对现实政治“改易更革〞的骨力以及当时保守迷雾的浓厚自然相对应。不能不说 ,此文从某种意义上是王安石别一风味的政论篇章 ,同时文中也为我们突现了一个既“深思慎取〞又战斗不息的议论主人公的形象。

2 /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872790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f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