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特色

2023-03-27 16:28: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特色》,欢迎阅读!
目的,综艺,特色,传播,文化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声屏世界》 2015年第9



杨丽娟

2013年,文化类综艺节目破土而出,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颗不可忽视的“明星”。2013年暑期,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两档以听写的形式考察青少年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节目成为收视黑马。在这之后,河北卫视推出了一档以中国古典诗词为竞赛内容的益智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通过明星与诗词文化的结合,寓教于乐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2013年末,以“文化中国、文化卫视”为频道整体定位的河南卫视,在《汉字英雄》火爆之后,趁热打铁高调推出《成语英雄》,继续引发收视爆红,掀起全民关注成语的热潮。在此之后河南卫视继续在文化领域寻求突破,推出季播《跳动的诗词》,周间常规栏目《知根知底》《一起读书吧》《中国观点》《博物馆之夜》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

2014年暑期浙江卫视推出《中华好故事》,该节目以中华传统故事为竞赛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故事,获得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中华好故事》更是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2014 年度“年度上星频道优秀节目”大奖。

除此之外,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中华爱美丽》、黑龙江卫视的《最爱中国字》、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山东卫视的《中国面孔》、广东卫视的《Hello 中国》等多档节目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核心,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发扬传统文化精神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相继播出,成为中国电视综艺荧屏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类综艺节目呈现的背景

当越来越多的国外引进节目在我国的电视荧屏上大热之后,人们对中国本土的原创文化节目的呼声越来越高,原创文化节目的兴起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市场对多元化节目的需要。2012年《中国好声音》的火爆,引起歌唱类综艺节目的井喷,2013年最高峰时有近20档歌唱类节目扎堆荧屏,由湖南卫视《我是歌手》掀起的引进韩国模式的热潮更是引得中国电视荧屏满屏皆是“泡菜味”。2014年由《爸爸去哪儿》肇始的亲子类综艺节目再次带动了《爸爸回来了》《爸爸请听我说》《爸爸请回答》等亲子类节目的扎堆跟风,与此同时《我们都爱笑》《喜乐街》等喜剧类综艺节目引发了新一轮的扎堆撞车现象。2014年全国播出的喜剧类节目和亲子类节目均超过20档。同质化综艺节目的泛滥已经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无论歌唱类还是喜剧类综艺节目,观众只能获得短暂的、浅表的娱乐,正需要能满足人们深层精神需求的文化类节目。在泛娱乐化的今天,内容更为有益、品位更加高雅的原创文化节目,正好与大量的综艺娱乐节目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巧妙地弥补了当前电视节目市场的空白,开拓了收视蓝海。

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11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使得文化的政治意义和战略部署备受各界关注。

与此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电视综艺节目中出现的原创匮乏、扎堆跟风、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等问题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201110月下旬,国家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提出“从20121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20131012日,广电总局又出台了“加强版限娱令”,通知要求“优


化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坚持自主创新,加强引进管理;抵制过度娱乐,防止雷同浪费”。2013年底又下发了《关于积极开办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号召上星综合频道学习借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办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原创文化节目,并加大了对此类节目的支持和保障力度。成功节目的示范带动与政策措施的调控引导,使原创文化节目成为多家电视台重点打造的核心产品。

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特色分析

文化与娱乐的巧妙嫁接。从早期节目制作经验来看,诗词、姓氏文化、戏曲、汉字、成语等传统文化内容主要是通过科普教育类栏目或专门的频道得以实现,通常采用对话、访谈、讲座、讲堂等较为单调和沉闷的节目形式,且带有说教、刻板、曲高和寡的色彩。而当前活跃在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则呈现出鲜明的娱乐色彩。

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借鉴歌唱类节目的“导师制”和益智类节目中的“对抗制”,由嘉宾进行评判和裁决,节目中蕴含着强烈的悬念感和竞争性。浙江卫视的《中国好故事》,以中华传统故事为主要内容,用知识竞赛、故事演绎、名人出题、知名校友助阵等方式,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第二季《中国好故事》以“文明礼仪”为主题,从神话、寓言、民间传说、成语等方面取材形成了一系列趣味盎然的题目,同时在节目呈现中,摄制组在节目前期拍摄与故事相关的西安小吃的制作流程、洛阳大佛、北京天坛等VCR,与故事题目相互配合,生动有趣,巧妙地实现了文化传播与娱乐样式的嫁接。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以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从全国报名者中遴选出100位诗词记忆达人作为选手闯关,而每期邀请六名有较高古典诗词素养的明星艺人作为守关者来应战,明星与文化结合,节目形态摆脱了单调、枯燥、曲高和寡的传播形态。

2015年中央电视台重磅打造的中韩明星戏曲体验真人秀节目《叮咯咙咚呛》以真人秀的形态,邀请中韩演艺界明星在戏曲零基础的情形下共同体验学习中国的戏曲文化。无论节目首期中韩明星“接头”的桥段,亦或共同体验中的细节呈现,或者总决赛中或耍宝、或落泪的情感流露,真人秀节目所具有的悬念性、兴奋点、竞争性在《叮咯咙咚呛》中都展露无遗。

综观现在火爆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文化为核、以综艺为壳,巧妙地植入有赛制、有人物、有情节、有互动、有共鸣、有乐趣的综艺娱乐、真人秀益智游戏等表现手段”成为了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普遍性诉求,这也是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必备宝典。

差异化的内容定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出现是歌唱类综艺节目扎堆呈现背景下的“一抹新绿”,之后引发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制作和播出的热潮。这种一拥而上的状况使得原创文化类节目不可避免地走入同质化竞争的漩涡。综观2014年的电视荧屏,原创文化类的综艺节目主题尽管各有侧重,但无外乎围绕文字、诗词、成语、历史等做文章,节目形式也多效仿《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的比赛加嘉宾点评模式,PK手段多限于书写、猜词、接龙等,相互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而真正有差异、有特点的节目并不多见。这种过于雷同的状况带来的后果

将会是文化类综艺节目长久生命力的迅速消解,以及观众对节目新鲜感和收视热情的迅速弱化。

“事实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可供挖掘、适合表现的元素有很多,像服饰、美食、戏曲、建筑等都是不错的选题思路”。2014年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主打戏曲内容,明星李玉刚为主策划人,通过明星学员竞赛、导师分组、不同戏曲品类比拼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2015年在全国荧屏一窝蜂地学习韩国节目模式的背景下,CCTV-3推出《叮咯咙咚呛》恰当地将流行的“韩星”元素引入节目中,通过中韩明星体验的形式,润物细无声般地传播了中华戏曲艺术,也体现了中国戏曲文化走出国门的决心。与此类似的2014年广东卫视的Hello中国》,以外国人士为参与选手、以传扬中华文化为宗旨呈现了全国首档中外思维碰撞文化综艺秀。对于电视节目的创作来说,差异性越明显,辨识度越强,就越能获得受众的关


注,同时带来较高的收视率。中国原创文化类节目应进一步在选题、内容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拓宽思路、创新理念、锐意探索、准确定位,避免跟风和同质化的倾向出现。

全新的传播形态与传播手段。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长期处于表达困境的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全新的节目样态和坐标。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中最具代表性的题型风云榜题充分利用3 IMAX 面积的超宽LED 大屏,以极宽画幅的震撼视觉呈现使现场视觉效果叹为观止,直观表达出了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而节目的另一特色“汉字墙题”在制作上更加精致,第一季的《中华好故事》为平面效果,第二季《中华好故事》则改进为立体字样,排版样式、出入效果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原理为模版,将中华文明的成就通过视频技术手段潜移默化地呈现出来。

就节目的传播手段而言,全媒体互动式传播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升传统文化魅力,扩大节目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手段。河北卫视的多档文化类综艺节目通过“微信互动,免信息费诗词接龙”活动让普通受众参与节目,2014年元宵节期间,通过二维码和“央视悦动”手机客户端参与《中国谜语大会》实时竞猜,而这种双向互动的传播效果也是较为显著的。《中华好诗词》播出期间,“仅仅80分钟的播出时间,河北卫视官方微信刷屏538页,共收到10746信息,新增粉丝500多人,是河北卫视官方微信单天增粉最多的一次。《中华好诗词》的微博热度也同样惊人,节目播出的80分钟微博回复增加40万条。”。《中国谜语大会》实时竞猜的观众高达206万人,一举创下央视节目实时双屏互动的最高纪录。这种多屏互动的方式是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整合新媒体方面的一大特色。

“2014年,原创文化类节目、体验类真人秀和喜剧类真人秀,被学者称为电视综艺节目的三大主要类型” 。综合来看,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总是摆脱不了过度商业化、娱乐化的诟病,一些节目甚至依靠毒舌、煽情、爆料等方式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失去了对艺术位和道德品格的坚守,一度引发“通俗、低俗、庸俗、媚俗”的大讨论。节目制作者必须认识到,综艺节目不仅具有娱乐休闲的功能,还应该自觉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注重公益性,传播中华传统文明与文化,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尽管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着各类综艺节目的冲击,但应看到,电视人正努力攻克节目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文化类综艺节目正茁壮成长为一棵绿意盎然的小树,传统文化在现代电视综艺节目中展现的魅力,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获得观众的认可。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9678cba1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e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