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古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

2022-12-11 03:03: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17课古诗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教案.》,欢迎阅读!
芙蓉楼,古诗,教案,辛渐》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两首送别诗的意思,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中饱含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

教师:盛唐时期的几首送别诗。 学生:查阅王昌龄、王维的资料。 教材简析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是王昌龄被谪入吴,送辛渐赴洛阳时所作。这首诗是王昌龄七绝中的精品,写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之后。诗中提到的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润州地处吴、楚相争之境,因而此诗头两句有吴之江、楚之山的互文。王昌龄此时为江宁(今南京)丞,虽然以清才妙笔赢得“诗家夫子王江宁”的好名声,但不拘小节,多受谤议,仕途相当不得意。江雨苍茫中,诗人送别了即将回到洛阳的友人,虽然正处于众口毁谤的恶劣处境之中,但他看到的是水天相接的吴江楚山,心中明朗,并无一丝凄风冷雨,他托友人告知洛阳的亲朋们:他有的仍然是一颗纯洁的玉壶冰心。

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格调开朗,感情真挚。把精巧的构思与深婉的用意溶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大诗人王维这首送别名作,千古传诵,脍炙人口。这首诗前两行写送别时的环境,后两行写诗人依依惜别之情。诗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幅能增强离情别绪的画面,朦胧着一种清冷的氛围——朝雨、轻尘、客舍、柳色,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创设了一种清冷缠绵的意境,烘托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的惆怅心境。“柳”的出现更增添了离情别绪。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频频劝酒,一个“更”字凝结着作者多少情意呀——既有分别的怅然和伤感,又有男人的豪迈。 本诗情景兼美,有情语,有景语,把离情寄于景中,情景交融,借景物的描写来抒发对朋友的真挚感情,感情深蕴,余味无穷。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构思精巧,语言新鲜,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具有极高的意境。在当时被谱曲传唱,成了社会上广泛流行的送别曲,被称作《渭城曲》或《阳关三叠》。 解读与提示

*《芙蓉楼送辛渐》,前两句叙述送别时的情景。连江的寒雨和孤独的楚山,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话说夜里长江上下了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天亮时分,举目远眺,只见楚山孤独的影子。

后两句写送别时的嘱托:请辛渐带信给洛阳亲友,表白自己纯洁的心迹。用“冰心”比喻自己清廉正直。

诗的大意为: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不因流落他乡而改变气节,始终保持着高尚纯洁的品格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浓郁。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早晨一场蒙蒙的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






街小巷。只见客舍,瓦楞青青,路边柳色其新如洗。元二奉命出使安西,当然是从长安出发的,作者那时也在长安做官。诗人不写长安,而写“渭城”“客舍”,可见送行之远,情谊之深。 以上两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描写出送别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由写景转入送别,直接写人抒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也许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此刻诗人再没有旁的话可说了。只好又斟上一盅酒来劝慰行人:“朋友,再干一杯吧!”此处妙在一个“劝”字和一个“更”字,暗示在饯别时已喝了不少酒,说明对方已推说不能再喝了,而主人还要劝他再饮一杯。这一劝酒动作,胜过千言万语。元二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诗人分外为友人担心。

诗的大意为:清晨,渭城细雨霏霏,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翠色欲滴。朋友,请再喝下这杯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课后第1题,旨在培养学生诵读诗句的能力和从朗读中体会、感悟情感的能力。可结合教学,随文进行。

*课后第2题,旨在对古诗名句的品味。

*课后第3题,考查学生识记和积累,可在教学完两首诗后完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学生背诵《赠汪伦》)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①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

②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王昌龄与王维的资料。 ③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④交流有关《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的背景资料。 2.抓字眼,明诗意。

①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②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③汇报。

A.古诗的大意。

B.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C.体会情感。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字、句体会出来的? 3.多诵读,悟诗情。 ①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ad5632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1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