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实践

2022-06-16 16:49: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实践》,欢迎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幼儿园,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的传承与实践

作者:陈倩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3

一、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幼儿时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情感体验、社会认知、道德品质、人格修养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幼儿情绪情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于大、中、小个年龄阶段幼儿对于自己的家乡、祖国、民族等有着明确的认知目标,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影响着幼儿的一生,在教育启蒙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健康、积极、爱国等良好情绪情感的建立。 二是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修养与道德品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的哲理,《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让孩子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遵守国家法规;《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传统故事,让孩子懂得相互谦让、善于动脑,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人品修养与品质。三是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与探究行为。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与悠久的历史积淀,富含很多的神秘色彩,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性,如传统节日中秋节,以《嫦娥奔月》的故事为导入,幼儿便对于嫦娥这一形象有了好奇嫦娥是谁?”“她是怎么上天的?当这一系列的问题解决后,幼儿又对于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制作月饼等产生了兴趣与欲望。

二、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

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一是适宜性。首先选择的内容要适宜,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去挑选,如小班的幼儿,我们可以挑选《弟子规》这样句型简短、朗朗上口的内容去诵读其次,开展的形式也要适宜,通过创设游戏情景、让幼儿在真实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远远要比单纯说教、图片赏析等传统的教学手段,更利于幼儿接受。二是可操作性。中国传统文化种类丰富,比如茶艺、陶艺、剪纸、泥人面塑等等,让幼儿在体验操作中,通过做做、玩玩的方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与魅力,拓宽幼儿的视野。三是创新性。我们需要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加以创新,把传统的精华结合现代人的思想加以整合,如早操我们可以进行创新将武术、太极的动作加在幼儿的早操里面,以此丰富幼儿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四是丰富性。幼儿园可以先从传统诵读入手,开展晨读、夕诵活动;利用节日契机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户外活动加入滚铁环、跳格子等传统游戏;美工活动进行剪纸、扎染、捏泥人等民间工艺活动;建构区搭建天安门、天坛等古建筑...通过丰富的活动体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三、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融合与渗透。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9b9eed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