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教案

2022-09-14 10:57: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南京大屠杀》教案》,欢迎阅读!
南京大屠杀,教案



16《南京大屠杀》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军侵华历史,了解南京大屠杀详情。

2、理解课文,了解报告文学的总体特征与本课的独特风格。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质量。

2、理解倒叙写法及其作用,理解纪实文学多方面引用资料的作用。 情感目标

铭记历史,不忘国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明确人生方向,发奋图强。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2、把握报告文学的特点和整体风格。 教学难点

1、把握报告文学整体风格。

2、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和集中议论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939年到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三个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512万余人。二战对人类文明是一场巨大的摧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历史惨剧中,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南京六个星期屠杀三十多万中国人的黑暗一幕,无疑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暴行。六十多年前,侵华日军在中国大陆上制造了惨绝人寰、令人发指的罪行。然而更令我们义愤的是当今的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竟然无视史实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他们曾于19821986年两次通过歪曲历史的教科书,说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属“无稽之谈”, 并企图美化那场血腥的侵华战争。

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50周年的1987年。本篇报告文学就是以大量的史料证据及当时尚存的人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惨绝人寰的罪行,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缅怀惨死在日本侵略者屠刀之下的30多万同胞,以铭记南京大屠杀这一子子孙孙永不能忘的奇耻大辱。

展示幻灯片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也是新闻的一种,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希同学们在阅读中注意体会。

1、新闻的真实性 即指报告文学含有新闻报导的特点,不仅具备及时性,而且具备新闻报导意义上的真实性。



2文学艺术 即指报告文学又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而是通过选择提炼,

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突出反映对象的典型意义,形象化地加以表现,并体现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从而使之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感染力和说服力。



二、整体感知

(一)、学生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注意生字词 2、梳理文章结构 明确: 1、生字词

熙熙攘攘(xī)(rǎng) (kuà) 蹂躏(róu)(lìn) 步履蹒跚(pán)(shān) (ān) 徘徊(pán)(huái) 毛骨悚然(sǒng) (jiǎo) 褴褛(lán)(lǚ) 惨绝人寰(huán) 矶(jī) 蛊惑(gǔ)(huò)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11)用倒叙的手法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罪行,突出了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都无法抹平静缘老太太心中的伤痕。

第二部分1237)揭露日寇在南京大屠杀中令人发指的兽行。(可分三层) 第一层(1324)主要写日军集体大屠杀的三个惨案。 第二层(2532)主要写日军零散屠杀的两个典型惨案。

第三层(3337)写法庭查证、举证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集体大屠杀和零散大屠杀的案数和人数。

第三部分3842)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民族的奇耻大辱,更加明确今后的路怎么走。






三、探究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本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从老太太的突然狂奔,写当年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 3、用的什么表现手法?是怎样写的?

明确:倒叙的写法。对比 文章开头写举世闻名的南京城的都市风光,一派和平繁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对对情侣 五光十色 欢腾跳跃 熙熙攘攘

老太太 外貌 动作 神态——身体瘦弱 撕咬过的残缺的右耳 步履蹒跚 忽然 眼睛里流露出恐惧和绝望 双手也不由自主地哆嗦起来 怪叫 抛下 没命地奔跑 毛骨悚然的绝望的呼叫

4、这样开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衬托后文一位老太太因见到当年惨遭蹂躏处的老槐树而又一次发疯。景与人形成强烈的反差、对比,给人极大的冲击力,使人受到震憾。



5、写美国护士的日记作用是什么?

明确:引用事实,用当年亲眼目睹的日记,证实日寇令人发指的暴行,使老太太精神精神失常。

6、这一部分最后一节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其作用如何?

明确:夹叙夹议的写法,最后一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通过议论强调进光可以流逝,历史却无法忘却,也不能忘却,告诫人们牢记民族灾难,勿忘国耻。

7、从记叙的顺序上看本段是何顺序? 倒叙。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二、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二部分 1、讲析第二部分第一层。 1)指名朗读

2)思考:这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写日军在中国集体大屠杀的三件惨案。 追问:哪三件惨案?

明确:1213日的燕子矶大屠杀。

1215日的下关大屠杀。 1218日的草鞋峡大屠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10627d8e9951e79b89276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