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简介资料

2022-12-16 20:14: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刘长卿简介资料》,欢迎阅读!
长卿,简介,资料

刘长卿简介资料



刘长卿

刘长卿(726 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一生大事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兴元元年)785(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88(唐贞元四年)前后。 刘长卿的作品


刘长卿在随州任刺史期间,写有9首诗,1篇文。这些诗文真实地反映其在随州的心情和处境。 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 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 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 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

这是刘长卿到随州第一年所作。其僚友虞某,调动工作,离任返京,刘长卿得到消息后,登汉东城楼抒发感想以寄僚友的。诗中表达了惜别之情以及叨恩未报白发先垂的人生感慨。 不敢淮南外,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流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随州刺史任上所作。该诗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随州的处境。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大削弱,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军阀梁崇义割据襄阳。建中二年(公元781)淮西南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大军进驻随州。随州人民“壶浆鹤发迎”,尚书吕某眼见随州“邻寇贼”“有水火”而又“迫于征税”,写诗慰勉时任随州刺史的刘长卿,于是刘长卿作诗酬答。

该诗前四句表明自己积极支前,未敢懈怠,带病工作,对朝廷一片忠心。第三联:“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寓意极深,耐人寻味。表面上看,随州人提供军需,欢迎王师,是朝廷的顺民,正在为朝廷的讨逆战事作贡献。然而,纳税人衣裳褴褛,何乐之有?而夹道欢迎,担茶送水者,又都是一些老翁,那么,青壮年哪里去了?当然是充当兵丁役夫了。战争带给随州人民的贫困、灾难,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水流余断岸,烽至掩孤城”洪水消退之后,只留下断岸残滩,兵火之后,只剩下孤城掩闭,寥无人烟。哪有一点生气呢?“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拼死搏杀的士兵在秋风日落之间归合,一片悲凉,令人心碎。尾联虽托以赞扬,寄以希望。但整首诗毕竟写出了连年战祸民不聊生的实况,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21da5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9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