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023-04-23 03:3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欢迎阅读!
景物,描写,作用,方法

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一、景物描写的常见方法有:

1、移步换景,变化角度: 正如苏轼《题西林壁》中所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景物的视觉形象会呈现出千姿百态,能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后两句描绘的是秋山近景。

再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关于发现小石潭的描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小石潭记》中第四段对潭中气氛的描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小石潭记》中第三段写小潭清流——“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来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比喻) 4、动静结合:

化静为动,以动衬静——《沁园春.雪》中“山银蛇,原驰蜡象。//《山居秋冥》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以静写动,化动为静——《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中“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挂”字,化动为静。 5、展开想象,虚实结合: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欧阳修《踏莎行》上阙写实:“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得淋漓尽致。//姜夔《扬州慢》中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故国”的景物。//柳永《雨霖铃》“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肠人的离愁。//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想象雪后美景: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6、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悦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感伤的情绪。 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骆宾王《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杜甫《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通过红日映花衬水增加了色彩的明亮度,从而追忆了江南的美景。

7、侧面描写,突出景物特点:如《小石潭记》中第二段中写水清——“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8、对比描写,突出景物特点: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悲剧,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9、采用白描手法写景:

最著名的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二十八字,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刻划出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 二、进行景物描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契诃夫认为“风景描写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心情的时候,才合适,才不至于把局面 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强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非常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写景不应该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 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如“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 模糊” 惨淡” 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三、展示人物性格

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265e5c09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