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353]

2022-09-09 00:00: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己亥杂诗[353]》,欢迎阅读!
己亥,353

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本诗。

2、借助课文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及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诗中的哲理。

3品读重点词语,感受诗中经典名句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重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诵读并背诵诗歌。 难点:领会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大的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没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的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组诗——《己亥杂诗》中;这一年道光十九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二、解题(学生提前预习,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学生提前预习,教师补充)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


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全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吟。 2.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 五、理解字词、诗句

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理解翻译诗词,理解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勾画出来,最后同学交流回答,老师做总结发言)

浩荡:广阔深远的样子,也就是浩荡之意;白日斜: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分; 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诗人故乡杭州;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这里比喻自己离开官场;花:比喻国家;护:保护。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

六、合作探究,理解赏析(小组合作)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明确:“浩荡离愁”运用比喻手法,把离愁比作浩荡的江水,写出了离愁的无穷无尽。“天涯”暗指诗人不再受到朝廷的重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离京时的郁闷、忧愁、失落的心情。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两句托物言志,并运用比喻的手法,以“落花”比喻辞官的自己,写出了诗人虽然辞官还乡,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奉献的精神。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你还知道哪些奉献诗句? 明确:“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这两句移情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奉献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七、小结全文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满载离愁,远归故里。

后两句抒情。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自比落红,仍可护花。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八、思考问题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以落花自喻),寄托要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感情(主

旨)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诗中描写诗人辞官离京时复杂心情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

涯。”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2870f4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3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