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22-03-25 14:15: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陶瓷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欢迎阅读!
传承,陶瓷,创新,艺术



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十一月底,我们来到江西最富盛名的城市——景德镇寻访陶瓷意蕴。景德镇是江西的代表,这是得到国际上的认可的,陶瓷让景德镇名传千古,曾创造中国陶瓷史辉煌的景德镇,其陶瓷创作的立身之本和“根”是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大量接触现代美术的我们来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文化根源的洗礼,大量的传统手工艺作品提醒我们景德镇之所以久盛不衰——因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陶瓷的制作是一件艺术品精雕细琢的极致体现,陶瓷作为一种艺术载体,与其他艺术品相比,具有制作材料特殊、制作工艺特殊、生产工艺的难以掌握性等特点。古时的陶瓷产品制作,要经过72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有瓷工流下的汗水,拉坯、上釉以及将瓷坯送入窑中进行煅烧,其辛苦远非创作国画作品所能比拟。一件陶瓷精品的出炉,并不亚于人类十月怀胎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它是经过艺人用生命在进行创造、并经历火之升华才得以完成。过小明称景德镇仅凭陶瓷制造这单一产业,便可让老镇的兴旺与盛名延续千年之久,足可证明陶瓷的不凡之处。

我们这次的旅程,幸得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研究生陪同讲解,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许多家庭作坊,并且详细的介绍了瓷器的四大构成要素:坯、釉、彩、法。例如釉上彩综合式是将两种以上釉上彩绘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式。例如新彩与粉彩的综合、墨彩与刻瓷的综合。釉下彩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五彩、釉下褐彩、釉下黑彩等。如果任意将上述两种形式和技法结合起来,形成两种艺术果的综合效应,即是釉下彩综合式。我们常常在电视节目上听到的名词,清华釉里红,到那里才得到讲解:实际上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的青花料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综合式的装饰,它既有青花青翠品澈、幽靓素雅的特色,又有釉里红瑰丽而沉静、艳媚而不浮躁、热烈而又含蓄的特色。两者的长处有机融合,既素雅又艳丽,形成了青红相间、冷暖相衬、动静相映的审美特征。

而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却不是传统的技艺的精湛,而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里的留学生工作室,那里的陶瓷作品没有束缚,充满了趣味,毛主席可以是陶瓷做的,头与身体的比例失衡,陶瓷也可以组合成一个远古的生物,仅凭印花,也可以制作出几十上百种陶瓷的组合,这让我们想到,景德镇的传统会不会受到冲击?

显然,通过几天的观察,传统技艺在景德镇占据了主导,瓷器的创意,可能在表面的装饰上比较显见,景德镇是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诞生和发展的地方,同时也是产生和造就陶瓷综合装饰的摇篮,景德镇拥有陶瓷综合装饰艺术辉煌的昨


天,更富有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灿烂的今天。现代陶瓷综合装饰艺术相对于历史的、传统的、昨天的更具有艺术的魅力和感染力。现在景德镇的年轻艺术家们,对景德镇今后的发展,更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品,因为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系统的学习,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没有过多的约束和不越雷池一步的框框,最易吸收新生事物和外来文化,对现代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认识,使他们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拓性。景德镇一大批陶艺家的艺术创造思维已从封闭型单向变为开拓型多向思维,因而我们可以看到外国留学生的作品(我想他们也将自己视为景德镇传承的一份子),年轻陶艺家的作品,有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多种材料的结合。

我们现在可能讨论到了一个矛盾的点:传承是景德镇立足之点,创新却是陶艺术延续的血液,那么,创新跟传承到底谁服从于谁呢?在我们美术界鼎鼎大名的徐悲鸿与吴冠中的美学之争,在陶瓷界也有两方代表着传统与创新的力量的争辩,两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之间,为了景德镇的陶瓷发起了一场学术论战,国工艺美术大师饶晓晴甩出了“抛开传承谈创新是痴人说梦”的观点,并认为“现代陶瓷工作者‘盲目媚外’。写了篇题为《欧洲过时“陶艺游戏”玩晕追风陶瓷艺术家》的文章。 文章登出以后,引起了另一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吴锦华的激烈反驳,并公开称中青年陶瓷艺术“应摄取多方精华,大胆闯出一条新路” “景德镇不是没有传统,而是艺术家由祖荫庇护着,享受着祖先留下的遗产,步自封——传统过火了。”吴锦华这番话不仅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其影响还直接波及收藏界:因为藏家们犯了迷糊,不知道在投资时,到底是选择“传统”派的陶瓷作品,还是该将那些“创新”作品揽入怀中。饶晓晴和吴锦华,对于景德镇来说都是“自己人” “景德镇的传承使命重于创新”,饶晓晴态度坚决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个观点,让吴锦华也同样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认为景德镇许多陶艺家是在“吃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其实关于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方向之争,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长久以来陶艺界就流传着“传承”与“创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只是大部分持“创新”观点的陶艺家,多为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和学生组成的“学院派”为主,其中尤以二、三十岁的中青年陶艺家呼声最高。

艺术需要创新,学习传统一方面是为了继承,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例如,德镇瓷器技法在“清三代”已经达到了顶峰,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创新,以何种陶瓷艺术代表新的时代。据介绍,在国外一些陶艺工艺发达地区,艺家使用的材料工艺、烧成温度都不完全相同,许多陶艺家拥有自己的窑炉,件作品可以在不同的温度中反复烧制10多次。陶艺家们都在努力寻求一门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和工艺技术,想为自己的作品贴上惟一性的标签。

作为年轻人,我当然是支持创新的陶艺家,这次的景德镇之旅,更是让我觉得景德镇:传承有余,创新不足;谨慎有余,变化不足;精准有余,张力不足。


我们看见了用陶瓷做的首饰,陶瓷做的灯柱,其实这已经不是什么创新的体现了,陶瓷在生活中的应用应该会有更多更广,陶艺的发展应该更现代首饰的发展殊途同归,就是不断寻找更多的拆料,试验更多的手法,挖掘更多艺术表现的可能性。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陶艺工作者,但是,陶都的参观给我的反思颇大,应用到本专业,金银早已不是现代首饰的唯一表现了,景德镇之旅给我们一个选择:是做一个技法严谨,手工精湛的陶匠?还是一个不受拘束,别具一格的陶艺家?



08首饰设计

沈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2f02ddd15abe23482f4db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