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试题

2022-08-29 13:1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试题》,欢迎阅读!
鉴赏,手法,诗歌,试题,练习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试题

诗歌表现手法鉴赏题型练习

示例2012(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还未展开 芳心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 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两首诗词的简要赏析:第一首: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第二句写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三、四两 句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第二首:诗句运用了衬托、对比和比拟的手法写了深藏于重重新 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 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舟严滩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滩,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首联一个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字。

答案 1)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1分,漂泊无依孤独凄苦”1分)(2)①用拟人手法表现。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的内涵即可。答对两点即可,每一点2分,其中点明手法1分,分析1分。整体表述恰当1分。)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 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⑴两首送别诗都写了猿声,请简要说明二者在对猿声的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⑵第一首诗中的江风引雨入舟凉与第二首诗中的青山万里一孤舟都写得景中有情。请对此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案⑴两者对猿声的写法有虚实的不同。王诗是写别后友时的景象:潇湘之上,猿啼声声入友梦境,令友梦中亦愁绪不解。虚写猿声,深化惆怅别情。刘诗实写送别分手时黄昏江两岸的猿声,渲染了离别时的悲凉氛围。(4分) ⑵王诗写送友人上船,风雨入舟,凉意逼人的秋风秋雨凄凉景象之中寓有悲凉别绪。刘诗以青山万里一孤舟的景象,既写友人被贬的遥远与途中孤寂的情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幸的同情和送别时恋恋不舍之深情。情景结合,别有韵味。 3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1 / 3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试题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79)。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1)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1)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

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得太早的心情,因为开得早凋谢得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于屋檐下的蜘蛛网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花、柳絮来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2)下片主要借用典故,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又征引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的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作者借助比喻手法和典故的运用,表达自己蛾眉曾遭人妒情怀,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感慨和对前途暗淡的担忧。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 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 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 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06天津)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钱珝 晚唐 咏物诗 未展芭蕉身上发现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的

2 / 3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练习试题

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

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元好问

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 诗人不禁在为桃李太早的冲动感到惋惜,同时又为海棠的沉稳而庆幸了。面对将开的海棠花蕾,诗人深情地叮咛着、殷殷地嘱咐着: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没根基的陶醉,毕竟只是短促的幻境而已。这样的眩耀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终于明白,原来元好问在真挚朴素、简单明嘹的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悲哀与大彻悟。

全诗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

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3d87d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c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