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华尔街观后感观后感

2022-12-19 08:44:2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入侵华尔街观后感观后感》,欢迎阅读!
观后感,华尔街,入侵

入侵华尔街观后感观后感

复仇是荧幕永恒的主题之一;他就像爱情,表面上是一种情绪的升华,却被人类表现得千变万化。有人因复仇而活,有人因复仇而死,有人从复仇中寻得快感,有人又在复仇中挣扎,有的复仇被定义为正义的制裁,有的复仇又被渲染为罪恶的枷锁;古人虽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但在艺术的狮子大开口和银行毫无妥协让他们的住宅都变成了抵押物;工作的特殊性甚至让吉姆丢掉了工作,就在此时,无法承受压力以及不愿再拖累吉姆的妻子选择了自杀;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来自各方面的火上浇油后,妻子的离去压倒了吉姆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彻底沦为家破人亡的丧家犬。影片用了一半时间循序渐进地展现吉姆逐渐家破人亡的过程,但细节的堆叠又让这一切充满说服力:报纸与电视广播随时都在控诉资本家的丑恶嘴脸,他与妻子之间细碎短暂的亲密肢体接触让这对患难夫妻看上去并不是流于表面;身边朋友与上司的言语鼓励安慰,切实的经济帮助又与趁火打劫的律师、冷面无情银行与经纪人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导演的阶级思想:富人们大多为富不仁,而普通的工薪阶层之间却大多有着善良与怜悯。但在金融风暴席卷的时代背景下,深陷其中的普通人却只能是被抛弃的棋子,无力回天;而现实中每一位经历过甚至遭受过金融风暴影响的普通人或许不会有如此极端的遭遇,但在电影一系列不厌其烦的铺垫下也能对吉姆产生深刻的同情以及对金融家们的愤恨;无论是吉姆抑或观众内心深处的恨意都达到了顶点;而在吉姆一次无意导致其中一位金融高管意外身亡之后,观者与吉姆的仇恨得到了一部分释放,情绪的调动非常到位,一场复仇已无可避免。()至此,吉姆开始从各方面搜集金融高管的信息后开始了自己


的无差别复仇,第一次的射杀还伴随着惊恐,第二次行动吉姆的眼里便只有木讷,就像自己仅仅是坐地铁兜了一个圈。讽刺的是媒体对金融高管的接连被杀似乎并不感到惊讶,在他们看来这些贪得无厌的金融大鳄仇家太多,完全是咎由自取;而在这样带有强烈私人恩怨的复仇大戏中,代表法律的警方往往被导演弱化;在电影的世界观中,当复仇变得容易时,主人公、观众、导演都已进入狂热,得到些许慰藉的内心期盼的只会是一场更大的杀戮。果不其然,导演对于暴力的随性很快暴露,吉姆在击杀了他的经纪人后又在高楼中对着对面办公楼中随意射杀;看着玻璃窗后那一个个直立标靶一样的看客倒下,不得不说,有些观众是会有些许快感的,也许吉姆的仇恨与那些人无关,但暴力仍然是人内心深处最呼之欲出的黑暗;好在乌维。鲍尔并没有让主人公一直开启无脑杀戮模式,最后设计一个圈套让金融高管被姗姗来迟的警方甚至依然带着对这些金融家最终极的讽刺。

复仇在这部电影中不再具有“冤有头,债有主”的宿命感,我们更多看到的只是一头失去理智的死魂灵通过行使暴力寻找他生存的意义。与其说这是复仇的快感,不如说是暴力的快感;导演不知疲倦的添油加醋就是想让主人公与观众对于伤害生命没有不安与愧疚感,他通过对资本主义煽动式的剖析得出这样一个让人失望的事实:在有秩序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赢家永远都是实业家,金融家,普通的人穷其一生所做的不过是巩固他们的地位,名望与金钱;而吉姆用最原始的暴力翻转了这一现实,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观众感同身受的情绪,从而不再对剧中主人公肆无忌惮地伤害生命产生不安与愧疚;抨击资本主义之丑恶的同时又能满足自己的暴力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72755a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