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大放光彩——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2023-05-17 06:4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让中医药大放光彩——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欢迎阅读!
中医药,吉林省,光彩,产业发展,综述

让中医药大放光彩——吉林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综述

作者:李文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第10



说起咱大东北,人们往往会说,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这三宝当中的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而鹿茸角更是尽人皆知的名贵中药材,这两大名牌中药材主产地就在我们吉林省。多年来,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吉林省中医药很多单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的前列,如吉林省是全国第一个着手建设并形成了最健全的省、市、县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的省份;第一个提出坚持中西医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挥中医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第一个实现县域和区域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全覆盖;第一个将中医药发展规划纳入到全省专项规划;第一个将乡镇卫生院便民中医馆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国家批准的第一个开展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的省份,中药工业产值连续10 余年居全国首位,以中医药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吉林省支柱产业。

——在中药资源和产业发展方面。吉林省中药材资源贮备丰富,是著名的“东北三宝”主产区,素称“人参之乡”“梅花鹿之乡”,境内的长白山脉是全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3 个药材品种中,吉林省有137种,占37.7%。其中,蕴藏量占全国50%以上的品种有40 多个。人参、鹿茸、五味子、关龙胆、细辛和林蛙等10 多种道地药材产量居全国之首。

以中医药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已成为吉林省支柱产业。2016年,中药完成产值1711.3 亿元,其中中药饮片209.2 亿元,中成药1502.1 亿元,均居全国首位。吉林省中药企业工业产值占医药工业产值的66.6%,连续10 余年居全国首位。7 家中药生产企业分别在沪、深、港及美国创业板上市。创建了通化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8 个中医药领域的省级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区。

吉林省是国家现代化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面积近百万亩,其中人参、鹿茸、西洋参等品种的8 个中药材基地通过了国家标准化认证检查,品种和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修正、东宝、敖东等中药生产企业中,有7 户分别在沪、深、港及美国创业板上市,全省中药工业增加值和利润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前茅。

—— 在政策和组织保障方面。吉林省在全国率先着手建设省、市、县健全的中医药行政管理体系,目前全部的市州、县市区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吉林省将中医药作为民生工程和战略重点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和文件,尤其是2016 4 月份,我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 年)》,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医药发展的意见》,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同时,省政府还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吉林省医药产业推进组,加快促进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医药健康快速发展。

—— 在医疗和保健服务方面。全省有县以上公立中医医院68 家,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占医院总诊疗人次比重达到17.5%。目前全省95.4%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的乡镇卫生院、93.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3.6%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有中医门诊部和诊所1526 个。每万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05 人。全省62%的县(市区)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作先进单位。有国家临床重点中医专科13 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5 个,中医药防治


脑病、肺病、心病、眼病、骨病、肛肠病等优势病种的影响逐步扩大,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中医传统特色诊疗技术深受百姓喜爱和社会认同,中医医疗队伍在全省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研发基础和实力方面。拥有长春中医药大学、省中医药科学院、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一大批中医药科技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设有国家级、省级中医药科研平台200 余个,在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优势病种、中药新药开发、中药标准化研究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省政府还依托长春中医药大学组建了省人参生命科学院,依托省中医药科学院组建了省创新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 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方面。吉林省中医药高等教育力量较强,长春中医药大学作为省属重点高校,近年来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效益取得重大突破。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北华大学等高校都设置了与中医药人才培养相关的学科。随着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的发展,吉林省中医药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任继学、刘伯龄、王烈先后被评为“国医大师”。南征、黄永生、王玉被评为全国“名中医”,王之虹、苏颖被评为“全国教育名师”。到目前我省有中医药终身教授、省名中医117 人,基层优秀中医100 人。

吉林省的中医药工作通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发展经验,形成了发展中医药的系统思维,工作成效显著。

2018 2 16 日,吉林省政府下发《吉林省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描绘了今后五年吉林省中医药发展的蓝图,规划了建设“大中医”和拓展“新业态”的路径,明确了让中医药发展加快步伐,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

形成“大中医”格局。《规划》明确吉林省中医药“十三五”发展目标:中医药发展的政策与机制更加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得到巩固和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进一步拓宽,中医药务可得性和可及性明显提高;中医药学科建设、专科(病)建设水平得到巩固与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人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中医药协同创新成效显著,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凸显;形成有吉林特色的中医药资源、中医药教育、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旅游等多种中医药品牌,医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提高,中医药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

吉林省中医药系统提出“三有”“四大”的发展理念。“三有”即:让中医药有人管、有人干、有人信。“四大”即:开发领导层、引起大重视;协调各部门、争取大支持;融入大卫生、发挥大作用;动员全行业、推动大发展。

开拓“新业态”模式。吉林省将积极拓展中医药“新业态”,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实行融医疗、养生、康复、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医院发展模式。到2020 年,三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中心和“治未病”中心。二级中医医院建设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综合服务区。地市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设立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和“治未病”科。“十三五”期间,吉林将建立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30%以上养老机构开展中医诊疗,50%以上社区养老机构可便捷获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平台。实施“旅游+医药”行动,开拓旅游发展格局,融入中医药健康旅游,开设中医药和民医药健康旅游路线,开发健康旅游产品。


加快“走出去”步伐。吉林省将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对外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多层次医药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深入开展高水平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根据区域特点,重点开展对俄、韩、朝、日的交流与服务贸易。到2020 年,吉林省将建设1 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或以吉林省为主,为1 个中医药海外中心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建2 个中医药对外交流与贸易示范基地。

目前,吉林省正倾全省之力,全方位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医药经济,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72ea93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