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2022-10-05 22:12: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欢迎阅读!
成语故事,破釜沉舟,造句,典故,解析

破釜沉舟的成语故事典故_字词解析_造句

破釜沉舟的典故: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最先开始的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后来全国动乱,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贵族子弟项羽也领导军队起义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不想和秦军正面交锋,于是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政策,让楚国的军队走到半路就停下来,安营扎寨不再前进。

大军停止行军很多天,军中的粮草告急,没有粮食吃,士兵就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上将军宋义不管士兵的死活,无视军中缺粮少食的严重情况,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

士兵们见宋义不顾大家的死活都有些激愤,身为次将军的项羽见主帅宋义先是怠惰不行军,后来竟然在军营夜夜笙歌,实在不是一个好的主帅。项羽和部下商议,决定杀了宋义以正军心。

项羽没有上报楚怀王擅自杀了主帅本来是不合法的,但是眼看和秦国的战事越来越近,他便在部下的拥戴下当了“假上将军”,并立刻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到了交战的地方,项羽的部队驻扎下来,他研究了秦国的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然后再亲自率领主力部队过漳河,解救巨鹿。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全部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最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项羽用这样决绝的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士气高涨,所有人都抱着必死的


决心上阵杀敌,没有一点懈怠后退之心。在项羽亲自指挥下,楚国士兵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拼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落荒而逃。

一场决战下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了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项羽带着胜利的楚军回国,赢得了百姓的欢呼,楚怀王也没有计较项羽斩杀主帅的罪过,而是对项羽论功行赏,让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破釜沉舟的汉语词典解释:

表示下定必死决心。有进无退干到底。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沈舟。」

●王逋《蚓庵琐语》引清摄政王谕:「我今居此,为尔朝雪君父之仇,破釜沉舟,一贼不灭,誓不返辙。」

●曹禺《日出》第二幕:「你按部就班地干,做到老也是穷死。只有大胆地破釜沉舟地跟他们拚,还许有翻身的那一天!」亦省作「破釜」。

●明张煌言《北回示将吏》诗:「同仇计左矣,遗老思深哉!破釜烝徒义,持筹参佐才。」

●清吴伟业《下相怀古》诗:「太息取祖龙,大言竟非妄。破釜救邯郸,功居入关上。」

破釜沉舟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决一死战、踏破红尘、孤注一掷、沉舟破釜、破釜焚舟、知难而进、背城借一、济河焚舟、背水一战、灭此朝食、义无返顾、义无反顾

反义词: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知难而进、举棋不定 用破釜沉舟造句:

1、他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去参加研究生考试。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有可能扭转


局势。

3、破釜沉舟同时也毛骨悚然。

4、刘邦被项羽彼得走投无路,只有破釜沉舟才有可能取胜! 5、铁人王进喜表示,“干”,就是破釜沉舟也要制服井喷,保证油井安全出油。

6、部队迅速接受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决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胜仗,搞好群众工作,开发根据地。

7、事已至此,只有破釜沉舟,作最后一搏。 8、但现在的情况是,它必须破釜沉舟。

9、火势不断的蔓延,为了保住性命。小李决定破釜沉舟,从楼上跳了下去。

10、迫于无奈,他把全部资金投在这宗买卖上,破釜沉舟,成功失败,尽在此一举。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9ea0fc32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