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高中数学网络教学的建议

2022-03-22 05:32: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给高中数学网络教学的建议》,欢迎阅读!
网络教学,高中,数学,建议

给高中数学网络教学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2-094-01

危难时刻,更要学习,努力成才,成为大师!1665年,牛顿在剑桥三一学院就读期间,伦敦发生了造成数万人死亡的大瘟疫,买不到口罩的牛顿被迫回家进行自我隔离,亲戚也不能走,聚会也不能参加。但就在这段清净的时间里,让他有机会思考数学、光学、力学的问题,并对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深入的分析。当今理论物理已经近百年毫无进展,现在有2.3亿的学子都在家里自我隔离,也许你就是第二个牛顿,第二个大师!

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同学们和老师们延迟开学已经近一个月了,宅家上网课的你还好吗?对于网络课堂的高中数学教与学,相信老师们和同学们都有许多不同的困惑和迷茫。数学网课怎么教?网络课堂怎么更有效?学生怎么收获更大?老师们每天都在担忧学生们的掌握情况,今天结合高中数学课的特点,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给老师们分享一下宅在家里上数学网课的个人建议。

一、利用数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网课学习兴趣

教室上课都不能吸引学生,网络课堂谈何容易?老师们尝试了录播网课、钉钉直播、腾讯会议等多种教学形式,但首先建议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黑板不能呈现的,网课可以实现。比如在高一的《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中,利用几何画板中的构图和案例展示、利用PPT中的动画演示、利用视频材料的声色俱全、利用生活中的河流测宽、航船测距、飞机测角、电视塔测高等实例。 在网络直播中率先呈现出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引起观察、探求知识的学习环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学生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相互促进。一旦学生有了这种条件下的数学兴趣,他就会发现数学也并不是那么难,数学并不抽象,数学还可以这么简单。

二、利用互动形式,提高网络课堂效率,让学生学有所获

网课也需要互动,没有互动的课堂是死板而没有生气的。网络课不同于教室现场,你在这头,他在那头。比如老师们可以利用直播前的有奖问答、课堂中的抽问连麦功能、课后的课堂实际数据、布置作业的质量反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状况,提高效率。所以,建议我们的数学网课,大致可以分为:5分钟情境--10分钟互动--15分钟讲解--10分钟动手--5钟小结。

老师讲的内容小而精,同样可以产生共鸣,达到网课的高效。互动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只要学生对问题有了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都是学生提升的过程,学生解决问题可能需要教师帮忙,一旦学生有了这个过程,学生就是有收获的,这种收获就会渐渐地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

三、上好网课的归纳总结课,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收获更多

学生在网课学习时,除了该有的预习和复习之外,更应该做好归纳总结。而老师应该提供或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比如高二学习《导数及其应用》一章,老师们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直播,而且质量不一定高。建议老师们先安排一、两节网课,然后用一节课来直播,那么直播的这节课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疏理已看知识,归纳补充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印象更深刻。比如给学生归纳总体结构图、思维导图。

学哪些内容、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哪些地方可以运用等等。通过这些归纳而得来的知识总结,能够让学生在看到这些内容之后,就能瞬间联想到相关题目,在遇到类似的题目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这些知识,其实这就是数学思想的产生过程。


四、网课多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融汇贯通,让学生学以致用

数学属于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上可以为其他学科服务,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联系的网课同样需要。比如高一讲《平面向量数量积》a?b|a||b|cos?就可以应用到物理的矢量教学wF|?|S|?cos中,物理中有许多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就是数学中向量的加减法;物理中还有许多夹角问题,这些问题在不方便解决地时候,学生可以联系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 又比如高二讲第一节《变化率与导数》在引入导数概念时,不宜补充极限的定义,而应通过研究物理中的增长率、膨胀率、速度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使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思想和作用。老师们在上网课的时候,可以将这些知识与其他的学科进行联系互动,这样能让学生互动探索,积极参与,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想。

疫情导致网课兴起仅仅是一次被动的检阅,是社会对未来教育,未来生活的一次演练。老师们在这次网络教学的尝试中,一定会有许多的收获和感触,让我们尽快适应这种新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创建更多、更好的网络课堂。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ae01af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2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