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2022-06-27 05:02:3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欢迎阅读!
文天祥,零丁洋,教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教案

《过零丁洋》教案一、导入(课件展示)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师:自由是作者的或说是

理想,诗人为了追求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 —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二、作者、背景简介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你了解的文天祥?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课件展示)《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

元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 “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 ”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





为之动容?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1、正音,2、押韵,3、韵脚 “经 ”、 “星 ”、 “萍 ”、 “丁 ”、 “青 ”,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键字词的解释)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

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齐读)

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四、研读诗歌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这其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状元。(1275)正月,因元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费抗元,次年与元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生: “辛苦 ”、 “寥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生: “柳絮 ”、“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生:因为国土遭到元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 “漂泊浮萍本无根 ”。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师: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生:

语调低沉,语速要慢。师:你来试试。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生:惶恐滩、零丁洋。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师: “说惶恐 ”、 “叹零丁 ” 里面的 “惶恐 ”和 “零丁 只指地名吗?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b49ad1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