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2022-12-29 22:3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欢迎阅读!
沟通,教师,技巧,方法,学生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既然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如此重要,那么有什么好的技巧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呢?我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总结出以下几种技巧和方法。 一、放下严师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

沟通从“心灵”开始,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首先要扫除学生的“畏师”心理。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改变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保守教育方式;让学生主动起来,积极起来,勇敢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更平易近人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吐露真言”和“表现自我”,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知识特点,性格特点,从而因材施教。

二、教师在课外与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在课堂以外,老师与学生都是自然人,大家都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离合,因此,你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当学生跟你开个小小玩笑时,你不要认为这是对你至高无尚的尊严的挑战。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生活中和老师相处时,总是自然、大方地和老师说话,而且语言幽默、风趣、得体,你一定会觉得这学生还可以,不说让人挺喜欢,但至少不会让人觉得讨厌。那么我们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在校园内外经常遇到学生对你说“老师好”,此时,你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开心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和老师之间没有距离,有一种挺亲切的感觉。

如果老师们真的放下了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待,那么我们的心与学生的心会贴得更近,我们的情感会得到更深入、更深刻的交流与沟通,我们与学生之间就不会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们就能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这对我们教育教学工作是大有好处的。

三、教师在课内和学生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用好了这一阵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学科知识的学习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认为教师教育教学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诚实

在这里,指的是知识方面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有许多空白的领域,不可能什么知识都无所不通无所不晓。面对学生向我们询问知识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就是说,对学生的问题,如果自己的确不知道,必须明白地告诉学生,不能不懂装懂或敷衍了事,即使是翻阅教参也最好马上完成;如果不能当场解答,必须告诉学生待课后去查阅有关资料给予解答,即使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也需如实地告诉学生。我认为如此这般,不但不会暴露我们教师知识的缺失,反而会给学生留下教师严谨治学的印象,他们养成严谨的学风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身体和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同一个事情上,单调乏味的学习常会让他们疲惫不堪,不要说聚中精力,就是应付也没有心思,更不必说那些爱打磕睡的孩子了。此时,如果我们教师采用批评、罚站、罚作业等方法来让学生听你的课,那是没有什么效果的,甚至会让学生对你乃至对该科产生厌恶的心理,若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肯定是失败的。大家不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所以,我们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教师要艺术地设计课堂提问的方法。 教师课堂教学提问一要注意“问什么”,即要精心设计将要提问的问题;二要注意“问谁”,即要考虑所提问题的对象;三要注意“怎么问”,即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术。如此,


方可增强教学提问的艺术性,使之更加富有成效。 ⑤教师课堂语言应严谨而风趣

无论哪一科,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的语言都应该严谨、严肃而又认真,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而束缚了我们教师风趣而幽默的语言,否则,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死板,毫无生机,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程式化、机械化,我们自已也就成了照本宣课的机器人了。为此,我们在授课时,除了严谨、严肃、认真之外,应当恰当地运用我们自己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不过,要根据实际情形驾驭课堂节奏,做到既不影响课堂纪律,又不影响教学进度,还要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行

⑥“课堂倾听”的沟通艺术

倾听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是一种功能很多的沟通艺术然而在“师道尊严”作为一种主流文化统治课堂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倾听的教育价值。教师课堂倾听的弱化,从本质上说便造成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生命的“缺席”,学生的声音被不同程度地漏听、遗忘或拒斥,这很不利于师生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更谈不上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通过话语,同时也通过表情、身姿、动作表达自己的欲望、需求、情感和思想,教师应根据这些“倾诉”,适时的改变授课方式,增进与学生的互动沟通。

四、主抓“两头”的沟通方法。

学生素质,性格和成绩是各种各样的,差别很大。所以,沟通时,要讲究策略。主抓两头的沟通方法,就是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性,对其使用不同形式的沟通方式。具体点说,就是根据观察,按学生的沟通难易在心底里把学生分为:擅沟通,普通,不擅沟通;对擅沟通的,可以将其当成学生中的“龙头”,让他们成为师生沟通的中介和助手(比如有些课堂游戏可以先和他们约好,让他们在做游戏时主动配合等),通过他们达到与其它学生加深沟通的效果;而对于“不擅沟通”的学生,也要特别重视,要多花点时间,了解他们内向、自卑、成绩差、不爱交流的原因,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的道理,通过“龙头学生”或他们亲密的同学,迂回的亲近他们,鼓励他们,热爱他们。 抓好了学生中的“龙头”,并克服沟通中的“难点”,你离一个擅于沟通的优秀教师就不远了。

五、争取课堂上的沟通时间,避免课余花太多的时间做沟通。

教师课堂上讲课要精讲,每堂课讲授的时间一般不要超过一节课的50%,留给学生当堂作业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其他的游戏、沟通、训练时间不少于10分钟。这样讲授的时间不会太长,学生不会听着累、烦(特别是自学能力好的学生),而且节约下很多双向互动的师生、生生沟通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做作业或学生分组讨论的时间,辅导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增进与学生的交流和感情。

有些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很长,课余又用太多时间与学生沟通,这既占用了学生的太多课余时间,又占用了教师自身太多的生活时间,搞得学生和自己都很疲惫,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这也是不可取的。学生除了学校生活,他们还要有其他生活空间;教师也是人,也要有其他生活空间的。

六、灵活安排课堂上授课和沟通的时间比例。

应该改变以前单调的1课时or 2课时讲1课(节)的课堂时间安排方式,让课堂授课和沟通的时间比例灵活些,这样才有利于在课堂上组织更长时间的训练游戏沟通时间。举个例子,比如教师可以计划一周(假设20课时)教10课,那么他不必总是2课时讲1课,而是灵活安排,有时1课时讲1,有时2课时讲1,有时3课时讲1......有些课堂他就不讲课,只玩游戏和训练。这样时紧时松,时而严肃,时而嬉戏,学生不会觉得单调无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b4afeb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