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张猛龙碑》

2022-04-27 15:19: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临习《张猛龙碑》》,欢迎阅读!
张猛,临习,怎样,龙碑》



《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刻于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522),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姓名。此碑今存于山东曲阜孔庙中。

《张猛龙碑》书法俊秀刚健,其用笔方圆兼备,曲直相生,结构欹侧险劲,避就呼应,章法参差错落,迎让关照,诚为北碑中难得的神品,清康有为称之“为正体变态之宗”,不为过誉。从《张猛龙碑》中,我们不难发现《爨龙颜》之奇古,《比干碑》之瘦硬,《李超》《杨大眼》之峻整,南碑之气韵。

《张猛龙碑》历来被认为是学习魏碑书体的最佳范本之一,康有为等人的推崇,更使世人刮目相看。今天,我们把它介绍给喜欢魏碑的朋友,并希望通过对范字的讲解,帮助学书者略窥门径。 一、《张猛龙碑》点画特点 1.右点(见图一)

右点在《张猛龙碑》中的变化最为丰富。书写右点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与欧书相类,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右挫,提笔回锋。另一种,则呈菱形状,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下挫,再提笔回锋以成。碑中的右点还有长、短、方、圆的差别,不似欧书规范,其妙也正在于此。

2.左点(见图二)

《张猛龙碑》中的左点也有大小、轻重、长短、方圆的差别,但表现最突出的却是向背的变化。向势左点,其形稍圆,点的左边缘弧线向外;背势左点,其形多方,点的左边缘弧线向里。圆点为左转笔回锋,方点为左折挫回锋。 3.挑点(见图三)

挑点承前启后,与前后笔画意连,使字势灵动。挑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一种是自右上向左下带出。书写时,一般多露锋起笔,待按笔把点的轮廓写满后,再轻轻出锋,就势写下笔。 4.长点和顶点(见图四)

长点在《张猛龙碑》中,起笔或藏或露,差别不十分明显。收笔有的如欧书长点,按笔右挫,回锋收笔,有的收笔处呈菱形状,写法是按笔下挫,提笔回锋。顶点在《张猛龙碑》中变化很多,有方圆、长短和角度的区别,还有的以挑点为之。 5.散水(见图五)

《张猛龙碑》中的散水,有断有连,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变化十分丰富。书写时首先要注意上两点的姿态和朝向。其次,注意上两点和下点挑之间的关系,是笔连,还是意连。最后还要注意挑笔的起笔是方是圆,以及出挑尖的方向。 6.火点底(见图六)

《张猛龙碑》中的火点底,大约有三种形式:其一,四点独立不连贯,左点向右,右点向左,中间两点向上,一般右点稍大,变化亦稍多;其二,四点中有一二挑点贯连其中,使四点气脉通畅;其三,四点连点为线,以一长横替代,收笔处按笔回带,有行草意趣。

魏碑结构基础班

一、招生对象:

本班适合有意于针对魏碑结构方面的不足加强、提高的任何年龄段的魏碑爱好者学习。(注:报名者必须具备独立上网与老师单独交流的能力及上网设备、数码拍照设备,详情请咨询)

二、所设课程 魏碑结构二十五法 百字临解

1






以上专业,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颁发中国书画函授现代远程教育中心书法学业证书。成绩优秀者,推荐加入中国书法国际研究中心,进行更进一步的深造交流。 三、学制二个月,学费标准如下: 报名费二十元.

学费五百八十元,含:书本教材费;魏碑碑帖大全电子版;在线图书馆阅读系统; 批改作业辅导;观看视频书法讲座;网上注册,并建立学籍档案(本院向学员所颁发的证书,全部在上注册,以便供用人单位查询真伪。学院同时建立了学籍档案,毕业后根据学员要求,可向用人单位寄发)

报名方式:

Q Q:四八六六四七七二 短信报名:一三六七一三四八三三二

7.向势点、背势点

向势点也称作曾头点,在宇头上,左右取向势,抱拢相向。《张猛龙碑》中的向势点多用方笔切下,左作挑点,笔画较小,右为啄撇,比较厚重。背势点在字下部,或左为短撇,右为长点,或左为回锋撇,右为长点,出磔脚,有浓重的隶书痕迹。

8.上下点

《张猛龙碑》中的上下点处理得十分巧妙。一般上点较小,取势俯下。下点有两种书写方法,一种是下点呈仰势,上下呼应,另一种则是把下笔写长,两端轻、中间重,呈菱形。

9.长横

《张猛龙碑》中的长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起实收,起笔或藏锋或露锋,或方笔或圆笔,待把笔尖调至中锋后,逆锋推起,腰部略瘦,收笔时回锋满外。另一种则是实起虚收,藏锋起笔,且行且提,左重右轻,收笔回锋不必重按。《张猛龙碑》中的长横多取俯势,亦不乏直势、曲势,学书者必须注意观察。

10.短横《张猛龙碑》中的短横变化也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起笔和收笔,以及短横整体的俯仰曲直上。起笔和收笔除方圆、轻重、藏露的变化外,主要表现为实起实收与实起虚收的差别,短横整体以仰势为主,亦不乏直势与曲势的变化。

11.长竖

在《张猛龙碑》中,长竖的“悬针”与“垂露”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收笔一般都比较含蓄。长竖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提按曲直的变化。一般说来,长竖上重下轻,但也有的上轻下重,有的两头重中间稍轻,还有的微微弯曲,学书者应仔细分辨模仿。

12.背势竖

《张猛龙碑》险劲奇崛,早有定论。其竖画瘦劲如铁,多取背势,和结构相得益彰。尤其两个竖画并举,一般左竖稍轻稍短,右竖略重略长。两个竖画左右相对,则左边竖画背势稍小,右边竖画背势略大,且皆微微向外倾斜。

13.短竖

短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如“山”“止”“上”等字中的短竖,起笔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整体多取背势,要求上重下轻,劲如曲铁。另一种如“亻”“丌”下短竖,

2




上轻下重,收笔多为圆笔回锋。亦见露锋者,但不能尖削。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d599ea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1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