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

2024-01-19 08:28:4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管理》,欢迎阅读!
动植物,野生,保护,管理



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是生命有机体及其借以存在的生态复合体的多样性和变异性。确切地说,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

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进行定期、定点分析与测定以阐明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监测方法。 特有现象:物种分布范围有一定空间限制时的现象。

物种丰富度是物种丰富度为某一特定地区某一特定类群的物种总数,是物种多样性最简单的测度。

重引入:在一个物种的历史分布区的一部分区域内(该区域内此物种已经消失或绝灭)重新建立该物种种群的一种尝试。 生态适应范围:对于一定的生态环境表现生育正常的反应范围。

野生动物迁地保护:是指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而在原生群落以外的地区建立的并能够维持稳定的种群的一种保护措施。

根据1994IUCN的物种濒危等级修改提出新的物种濒危等级及其确定标准,处于以下情况的为极危:种群下降速率10年中下降80%分布范围<100km2种群数量成熟个体Ns<50;预计种群下降速率3年中下降25%;灭绝概率10年中为50% 自生态系统然、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属于我国自然保护区三大类别;

松材线虫由包装材料一起传入我国南京中山陵,给陵中松树带来毁灭性灾害; 世界野生动物保护日是522日;

银杏科、芒苞草科属于我国特有科的植物;

野生动物的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隐蔽条件和水及其他非生物因素。

野生动植物对于人来说,具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三方面的使用价值

我国湿地类生物多性关键地区有3沿海滩涂湿地、东北松嫩——三江平原湿地、长江下游湖区。

FavargerContandriopoulos以特有植物及其近缘类群的细胞学资料为基础,将特有植物(通常在种级水平)划分为4个类型:古特有植物、分裂特有植物、祖特有植物及衍生特有植物。

动物需要的隐蔽场所主要有以下5种类型:逃遁隐蔽场所、越冬隐蔽场所、繁殖隐蔽场所、睡眠隐蔽场所、休息隐蔽场所。

生物因是接的原因的原人口的增长,生境丧失、退化与破碎,生物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外来种引入,环境污染。

我国陆地类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横断山南段;岷山—横断山北段;新疆、青海、西藏交界高原山地;滇南西双版纳地区;湘、黔、川、鄂边境山地;海南岛中南部山地;桂西南石灰岩地区;浙、闽、赣交界山地;秦岭山地;伊犁—西段天山山地;长白山地。

野生动植物保护对策?

1)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改善;(2)加强科学研究,为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3)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格保护好自然资源;(4)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资源的综合效益;(5)统筹兼顾群众利益,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当地社区和谐相处、




协调发展;(6)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野生动物迁地种群回归自然的条件。

根据我国目前的保护状况,将迁地保护的野生动物种群放归野外还为时过早。我们不能盲目学习国外,必须在各方面的条件基本成熟后再稳步进行。迁地种群回归自然的条件如下:①自然栖息地的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及规划必须达到一定水准;②栖息地群众的保护意识成熟,已经完全杜绝乱捕乱猎的现象;③栖息地的生态食物链能保证;④栖息地必须有一定的地域,适合于回归动物的活动,不得有居民及人为的干扰;⑤迁地保护动物进行全部的兽医检查,确保没有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以及各种疾病;⑥对迁地繁殖的动物进行完自我捕食及回归野外的训练。

什么样的物种具有较大的灭绝风险。

1)形态性状单一的类群容易灭绝:生物体的每一个外部形态都和它特定的生理功能相关联。形态性状多样的类群往往具有多样化的生理功能以及较完善的生态适应性。形态性状单一的类群似乎缺乏比较多样化的生理功能,缺乏对外界干扰的应变能力;2)特有类群尤其是特有属容易灭绝:地方性特有类群,尤其是属级水平上的地方性特有类群更容易灭绝。一些地方性特有属在正常的地质年代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然而却在大灭绝来临之时首遭恶运。3)热带分布类群容易灭绝:热带雨林往往被认为具有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其物种丰富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对灭绝具有更强的抗性,在正常地质时期的确如此。然而,当环境的干扰超出一定范围时,如全球性气温变冷时,热带区系中那种似乎很精细的群落结构则显得十分脆弱:当遇到与高纬度区域同样强度的环境干扰时,热带类群就会遭受大得多的损失。

谈谈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答题要点:存在问题: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多年存在的老问题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1、保护区面积在地区、类型和结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一是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了全国保护区面积的84.48%,达1216389万公顷;二是野生动物和荒漠生态、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了全国保护区面积的77.42%,达11147.18万公顷;三是大于10万公顷的126个大型、特大型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占了全国保护区面积的84.01%,达12095.54万公顷。2、对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需要加强引导。3、要进一步重视自然保护区统计工作。不少地区的统计年报,多年来都存在着数据不准、审核不严的问题,资料数据比较混乱,实质是重视不够导致的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既给汇总工作增加了困难,也影响了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建设目标:1、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的动态平衡,在科学的管理下保持本来的自然面貌,一方面维持有益于人类的良性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创造最佳人工群落模式和进行区域开发的自然参照系统。2、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即保存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基因库。3维持生命系统包括生物物种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发展和持续利用,使其不但成为种质资源的提供基地,也成为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4、保护特殊的有价值的自然人为地理环境,为考证历史、评估现状、预测未来提供研究基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ddfa424b35eefdc8d3337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