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思考

2023-01-12 08:33: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思考》,欢迎阅读!
分层,布置,作业,思考,数学

关于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思考

摘要:分层次布置作业是指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来布置作业。分层次布置作业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了分层次布置作业存在的不足,并就有效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个体差异;分层次布置作业

引言: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所学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分层次布置作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能更加彰显因材施教的理念,并且可以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既能起到更高的教学效果,也能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一、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分层不合理

分层次布置作业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这是落实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前提。但在学生分层中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有的教师仅凭一次或几次测试便对学生进行分层。但是简单的几次测试并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再加之测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以测试成绩为依据的分层缺乏科学性。同时在学生分层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动态性重视不足,为及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调整分层,这种相对固化的分层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分层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分层次布置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分层缺乏隐蔽性

分层次布置作业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分层的隐蔽性,否则不仅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但在实际得分层次布置作业时,教师经常毫不避讳地按层次为学生布置作业,学生会因自己与他人的作业不同而产生困惑,


甚至会产生自卑心理,在心目中将自己定位成“差生”,认为自己不会做题或者做错都是应该的,从此不再努力,这显然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的策略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

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是分层次布置作业的重要前提,而要想做到对学生的科学分层,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成绩稳定性进行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多次测试,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真正数学水平。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对分层作出调整,时刻保持分层的科学性。例如,教师可以借助“一起作业”的网络平台进行分层,该平台可以综合反映出学生的做题情况,不仅能够自动对学生的成绩打分,而且可以分析学生做题的效率、准确率等,进而为教师的分层工作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和依据。其次,学生的分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端正以及思维敏捷的学生应定为A层次;思维敏捷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应定为B层次; 学习态度端正,但是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定为C层次;学习不认真,并且思维反应慢的学生应定为D层次。学生分层是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基础,因此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稳定性、学习态度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分层,确保分层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使分层次布置作业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布置多样化的分层作业

首先可以设计数学自主选做作业,在数学作业中融入基础题与选择题,其中基础题为必做题,其难度相对较低;而选择题的难度有所提升,学生可以自主选作。这样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分层次布置作业的隐蔽性,可以避免伤及学生自尊。另外,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时,可以向学生表明布置不同的作业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以便打消学生的疑惑,更好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其次,教师应多布置更具实践性的分层作业,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更多的接触、感受和了解数学。例如,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部分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本地区一周内的空气质量方面数据。这样的作业形式更具实践性,同时也能充分彰显作业的分层,这是因为基础


差、思维能力不强的学生往往只会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而能力更强的学生则会结合自身收集整理的数据对空气质量进行分级,如优、良、差等。能力更高的学生甚至可以将本地的空气质量与其他城市进行对比。这样的分层次布置作业方式既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也能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信息。

(三)实现分层次作业评改多样化

首先要做到批改主体多元化,可以采用学生自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小组内批改的方式。这样的评改方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生本化评价方式、常识性评价方式以及针对性评价方式等。以针对性评价方式为例,教师应更多地针对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来进行评价,而不是针对错误本身进行评价,这样才能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改正,避免学生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结束语:分层次布置作业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分层次布置作业方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宋哲. 小学数学中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几点思考[J]. 考试周刊,2014,(85):58.

[2]周维娜. 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次布置作业[J]. 新课程学习(下),2013,(05):106-107.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af00381fe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