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2023-05-29 10:20: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欢迎阅读!
绘画作品,形式,因素



教学单位 美术系 学生学号 200988024057











2009级本科学年论文



目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09艺术设计3 指导教师



20111212






浅谈绘画作品中的形式因素

摘要拉斯柯洞窟壁画被几个儿童无意发现之后,欧洲的绘画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从洞穴绘画到文艺复兴绘画,直到后来的现代绘画,绘画作品的形式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东方的绘画虽然走了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道路,但绘画作品的形式同样遵循着形式美法则。形式美法则成了艺术创作的思维方式与创作方法,不仅适用于绘画领域,而且还适用于设计、音乐等领域。东西方绘画的式都受到点、线、面、黑、白、灰、色彩等因素的影响。对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研究也是对其形式规律最好的运用。 关键词:东西方绘画艺术 形式美

一、对形式的理解

对形式的研究一直在继续,相对于内容而言,形式美法则是最直观的外在表现。我们可以从作品的安排和组织关系、材质的选择以及赋予人的情感及心灵因素等方面来理解形式。康德提出:不是来自客观事物自身,而由人的主观赋予的感性形式,是心灵对感性对象的作用。可见对形式的研究不应只注意外在表 现,还要注意内在的感悟。

因为形式的因素众多,所以我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不能一概而论。每一个画家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不同,其作品所涵盖的形式的因素也就不尽相同。许多理论学者不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进行片面的评价是非常错误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瑞士艺术史家海因里希·韦而夫林(18641945在美术史研究的基础上就建构了自己的“形式主义”学说。20世纪崛起的“形式主义”美学潮流表现出明显的“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论倾向,虽然在某一时期内占有主导地位,但很容易陷入孤立的境地。在理解形式因素的情况时,要注意内容的表现。

二、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韦勒克指出:“假如我们是通过文学作品的内容来理解它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的,那么形式就必然要表达这些内容的所有语言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更加仔细地检查两者的差别,就会发现内容暗示着形式的某些因素。”对于“形式”的美学定义,按照德国哲学家、美学家特奥多尔·阿多尔诺19031969的说法,其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全部的逻辑要素,或者更宽泛地说是艺术作品中的连贯性或一致性”。在19世纪20年代初,罗杰·弗赖伊将“形式”具体归纳成五个方面的因素,即线条的节奏、团块、空间、光影以及色彩。我们还可以为其补充上比例、尺寸、肌理、结构等因素。

作品中的各要素能使内容得以表现,从而引起美感。形式和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虽然说是内容决定形式,但形式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是艺术形式最具有创造性。作品的形式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物质化的体现。内容一变,形式也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形式应该从属于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这一要求。从理论上说,黑格尔早就强调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没有内容供艺术家组合和安排,也就无所谓形式。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就尚有躯壳,而没有艺术形式的艺术内容,也就无法构成艺术作品。

其实我们见到的所有作品中,形式与内容都是必然存在的。而狭义的“形式主义”则被认为“作品的形式因素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对作品的主题、内容、社会以及其他所谓的外部因素不予考虑,着重理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的认识规律的”。纯形式主义批评在20世纪60年代期间成为艺术批评的主流。1961年出版的《艺术与文化》是一本反映格林伯格在


19391960年间从事美术批评活动的论文集,展示了他的全部观点。他的注意力放在形式 方面而排除内容、赞成作品形式的有机统一性。

我们可以结合形式和内容去理解绘画作品,绘画是指在造型范畴内,用笔、刀等工具,墨、颜色等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墙壁等物质材料平面上,运用线条、色彩、明暗、构图等艺术手段,创造出占有一定平面空间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客观世界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壁画、镶嵌画、粉画以及后来出现的油画都属于绘画的范畴。

墓穴中的绘画形式当中虽然没有过分真实强烈的色彩或者是光影,但其内容却有一定的意义,就是当时绘画的目的只是为了表明订绘者的信仰,并为其他的崇拜者提供视觉的形象。墓穴中的装饰表现了他们的信仰、宁静和快乐。而拜占庭的艺术不注重构图、透视或正确的人体比例(尺寸),将形式看做是次要的,因为它们所追求的是记载事实。

结语

绘画的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绘画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虽然形式因素的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来说,不管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内容、题材等方面,它都在积极地发生着变化。我们不能片面地去评价哪个作品好、哪个作品坏,在众多作品中,没有哪一张画能涵盖形式的全部因素。因为画家所处的环境不同,他们对待社会的态度不同,他们所处在某一时期社会地位也不同,大多数画家都在尽力迎合着这个社会。但也有一部分画家超越当时的思想以寻求更新的东西,所以形式会随着新的内容的出现而发生变化。虽然之后出现了不被众多人接受的行为艺术,但是笔者认为,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随着观念的更新,绘画的形式问题将会被不断地更新和突破,新一代的艺术家将会成为观念更新的先声,他们将会以更大的注意力去寻找更加自由的艺术形式,以适应人类感觉的无限丰富性,不断地调整视角,将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美和感动展现给大众。

参考文献:

[1](英)德·斯佩泽尔,福斯卡.欧洲绘画史.路曦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何尚.接近天堂的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9.

[3]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金松林:《中国传统绘画的线之比较》《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1caf1d227916888486d7c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