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句】“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2023-04-11 01:01: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经典诗句】“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
马迹,全诗,过门,诗句,赏析

【经典诗句】“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

赏析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两句是说,为官清闲,门无马迹,表明少人登门相访;庭院寂寥,蝉声聒噪,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充满一种“静趣”。诗句平淡文雅,通畅自然,朴直中寓工巧,意境称佳。 出自姚合《闲居》

不自识疏鄙⑴,终年住在城。 过门无马迹⑵,满宅是蝉声。 母舒氏诗云虽苦,休官梦已明⑶。 何当学禅观⑷,依止古先生⑸? 注解

⑴疏鄙:粗野,俗陋。这里指诗人自己疏懒的性格。

⑵过门:登门;上门。唐元稹《追赠杜二补阙》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⑶休官:辞去官职。唐李商隐《天平公座中呈令狐令公》诗:“白足禅僧思败道,青袍御史拟休官。”

⑷禅(chán)观:即为禅理、禅道,学佛禅定。禅,梵语“禅那”的省略,意“静思偏执”,“思维修成”,为心注一境、正浅思量的意思。观,即为观照。

⑸古先生:道家对佛的称呼。唐白居易《酬梦得以予五月长斋延僧徒绝宾友见戏》:“交游诸长老,师事古先生。” 译文

不知道自己生性疏懒粗鄙,一年到头住在繁华的都城。 门前从来没车马的痕迹,院子里尽是一片蝉的鸣叫。 身上有病痛吟诗虽觉辛苦,不再做官梦境已变得幽清。 什么时候回去学学禅机修炼,改信佛家不好和古修行的先生。 赏析

《寓居》就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此诗描写了一种悠闲、清净的寓居生活,整体表现了寓居的禅趣,说明一位闲士对古禅的向往,同时也整体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


社会黑暗的憎恶憎恶之情,充分反映了诗人有心功名、恬淡豁达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清润,娓娓道来,体现了姚合的诗风。

姚合极称赏王维的诗,特别追求王诗中的一种“静趣”,此诗就反映了这个倾向。 首两句:“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姚合自称为“野性多疏惰”(《寓居遣怀》其八)。一个性格疏懒,艾麻野性的人,指出不适合做官临民,这在旁观者看看就是很确切的。而自己偏不介绍这点,终年住在城里,丝竹乱耳,案牍劳形,求静严禁,求闲无法,皆由于自己的“不自识”。本不乐意城市,今终年住在城里,总要自己找寻个譬解。古人说道,小隐隐于市,因此指出在城市亦称得上归隐。“县回去帝城离,做官与隐齐。”(《武功县诗》)自己并作这样一番表述,就是明心迹,也见到心安理得了。这儿写下身处县城,却透漏了心地的静趣。

景况也确是这样:“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第二联写的正是适应自己疏鄙之性的境地,从首二句一气贯注而来。没有马迹过门,就是表明来访者稀少,为官很清闲。蝉声聒噪,充满庭院,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写的满耳声音,却从声音中暗透一个“静”字。上句写出清闲,下句写出清静。正是于有声处见无声,反感静意笼罩。 在这悠闲、清净的城中一隅,诗人就是“母舒氏诗云虽苦,休官梦已明”。这第三联从“病”写下性情。病,拎点小病,旧时往往沦为士大夫的风雅事;病而不废为作诗,更变得闲情典雅。现今“休官”,连小小的职务也不出任之后,真是梦境也深感很悠闲,很清净了。写下去步步苍凉,益见静境。唐人由于受到佛家思想影响,存有所谓更高一层的境界,就是把生活退走于“禅”,所以第四联及作者想想:“何当学禅观,具足古先生?”何时能抛开一切萦心的俗务,求古先生(指佛)学这种禅观呢?杂念既除、则心自朗然无所不照。这样的境界,就是禅观,就是悠闲、清净的更高一境。筹钱禅理说道心境,整体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吏治腐败、社会黑暗的憎恶憎恶之情,顺利地刻画了作者所崇尚的艺术上静趣的境界。

姚合是写五律的能手。他刻意苦吟,层层写来,一气贯注;诗句平淡文雅,朴直中寓工巧,而又畅晓自然,所以为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20246870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