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结 单元整体设计

2023-01-09 20:0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师研修网培训总结 单元整体设计》,欢迎阅读!
研修,单元,整体,总结,教师

培训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对单元主题学习有了更多的了解。 基础教育改革逐渐从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授受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导向到以价值观为导向、从信息工具的使用到教学模式的改变、从单一测试到综合评价。在理念上,从注重双基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从记忆再现到理解应用到实践。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要进行单元整体的设计教学,才能胸怀全局。

单元,是整体中自成段落、系统、自为一组的单位。单元是指课程实施的单元,即以主题为中心,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组彼此关联的系列教学活动,通常需要若干科室完成。这里所说的单元,不完全等同于学科教科书编写的单元或章节,主题也不完全等于教科书上的单元或章节标题。单元主题的设计便于把握三元在学科中的本质和育人目标谁,明确每一个微单元为大的单元目标应做的贡献。做单元设计要胸怀全局,处理局部。做好先行组织者。在横向上注意知识间融通,方法的迁移类比;在纵向上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形成结构化得系统。

单元主题的类型有学科知识型、学科思想方法型、学科核心概念群型、实践活动型等。 学科知识型的教学单元,内容选择上主要是基于教材的一个完整的自然章节或自然章节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跨教材章节的组合,它们多以知识的逻辑联系加以组织,呈现出一种递进的关系,可以前后依次展开。学科思想方法类型以知识之间的关系架构、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等进行组织的方法类单元。可以考虑在学生学习了一部分知识和内容后,教师可以安排以学科思想方法为主线进行系统学习,或者通过关注知识之间的联系,以知识为载体以核心素养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回顾提升性、综合性的单元设计。实践活动类型是基于知识积累之上的综合问题的解决,可以在基本知识和方法掌握之后,进行综合的单元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学生实际、社会议题是确定单元主题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的第一依据。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规定了每个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它反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础理念、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到的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结果的期望。如高中必修一生物有两个大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的生存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并通过分类实现增殖。每一大观念可以分成3个重要的概念,相应地形成3个学习单元,这样,该模块就可以形成以6个重要的概念命名的6个单元,每个单元再按照知识的重要性或地位分配课时,这样,就有效保证了每一个学习单元都要围绕学科重要概念展开。 教材是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的重要依据。教材是国家落实育人目标的具体措施,教材的编写要兼顾全国各地的情况,处理好教学内容的思想性与科学性、理论与实际、知识与技能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精选学科内容。教材编写一般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按照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学生学习的科学规律组织内容,按照学期或学年分册,对每册再划分具体的单元或章节。教材本身就是一单元或者章为中心组织的,其中心是学科的内在逻辑。教材内容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根据学生情况,最大限度地用好教材,使用=课程内容情境化,这是课程实施的关键,一般来说,不要轻易改编教材。

单元学习主题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单元学习主题不是唯一的,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群体、不同学习环境的学生情况差异很大,他们在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思维方法、专注程度、认知结构、学习习惯、学习动机、以及时间统筹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会存在差异。根据差异,可以调整学习单元的大小、学习任务的解构程度和学习时间的安排。


单元学习主题还要关注社会议题。社会所关心的议题,与社会、人类发展息息相关,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如生命教育、法治教育、能源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国际教育性别教育等都应是学生涉猎的公共议题。社会议题也是单元主题学习的来源。单元学习主题可以以学科内容为基础,融入社会议题,升华至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单元学习主题就是从知识单元到学习单元,立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大概念的方式组织学习单元,在学科逻辑中体现较为丰富、立体的活动性和开放性。过去的知识单元通常是封闭的,现在都要把它变成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东西,有了未完成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有重新发现的空间。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第一步以学期为单元大致划分大单元。一般以学期为单位,明确课标与教材要求。研读本学期的相关课程材料,分析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梳理单元内容结构,明确教材的逻辑与内容结构、与教材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判断本学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大单元。第二步初定单元主题。对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关键能力、学科观念、生活经验、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查、分析和诊断,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单元学习内容;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厘清本学期的大单元逻辑以及单元命名,如到底是以大任务或大项目来统率?按照一种逻辑还是几种不同的逻辑?以学生认知准备与心理准备为基础,按照规定课时,初定单元学习主题。第三步确定单元学习主题。结合相关信息来多方论证,辨析单元学习的价值,最终确定单元学习主题。一个单元学习主题的水平高低,主要看主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及其价值体现,即主题对落实课程标准的价值、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的价值、对学生学会学习的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一个单元至少要对接一个学科核心素养,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按某种大任务(或观念、项目、问题)的逻辑,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第四步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结合考虑单元设计的要素,包括名称、课时、目标、情境、任务、活动、资源、评价等,并以相对规范的格式呈现出完整的设计方案。

对每所学校的每个学科来说,每学期期末学科教研组都用该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共同研讨,以确定本校每个年级下一学期该学科的单元学习主题,并以结构图等形式整体呈现单元之间的关系、单元内的课时安排及课时之间的关联,让教师做到心中有数,方便他们假期查资料和备课。

单元主题大小要适当。教学单元分为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一般教学单元指微观的教学单元,是在短期的教学时段内完成的教学主题,通常在连续3-5课时内完成,基本上以一节教科书的内容为一个教学单元。若主题太小则难以成为单元学习主题,若太大则难以操作。在每学期的时间之后,还要再反思、研讨,修正单元学习主题及其内容。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3d96b0f4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