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从来没有请我 喝过一杯酒

2023-11-15 20:12: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生从来没有请我 喝过一杯酒 》,欢迎阅读!
有请,杯酒,从来,人生

人生从来没有请我 喝过一杯酒

作者:咔噗哩

来源:《中学生博览》2020年第12

心理咨询辅导中,有一个词,叫同理心,一般我会用“put yourself in other’s shoes”这种通俗的说法来解释,类似于中文的感同身受。更确切一点的话,则是不带任何评价地去感受对方的情感和经验,对他人的处境有合适的共情。

记得最早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咨询练习时,我的老师对我的评价是:太过理性地去挖掘、分析问题,反倒显得同理心不足,有时候甚至会让人觉得过于冷酷。

当然这一定程度上也跟年龄和阅历有关,十几岁的中二少年,觉得世界都是自己的,宇宙宽广浩瀚,拥有无限可能,人类的那点儿悲欢又算得了什么呢?

更何况人类的悲欢本来就不相通,多数人能够做到不觉得吵闹已经不错了,哪还能奢求感同身受呢?

就如同从小在父母的关爱下长大的人,是很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小孩儿离家在外读书,却一点儿都不想家想念自己的父母,一两周甚至一个月才给家里打个电话,每次聊个两三分钟就结束了,脸上是完成任务般如释重负的表情。

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彼此才能理解,原来健康的家庭里,父母和孩子是这样的相处模式;原来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得到父母的爱。

那些得到足够爱的孩子自信而有力量,那些被忽视的小孩则小心翼翼地期盼着父母的关注,敏感无助又自卑。有些人甚至要用尽全力,才能在成年后,摆脱童年经历对自己一生的影响。

贝诺特:虽然是老生常谈的一句话,但我还是想说,当父母不需要持证上岗,真是件可怕的事情。他们从来没有教会你什么是爱,却要求你长大后必须反过来去爱他们,多嘲讽呐。 游木:人生有时候真的很神奇,比如我一直无法理解,同样是父母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被一视同仁对待呢?就因为人的心脏本来就是长偏的吗?和家里的另一个相比,我觉得我的人生真是从开始就启动了艰难模式,从小到大没听到父母的一句赞扬,每次想在父母面前证明自己,得到的都是一次次不耐烦的拒绝和忽视。以至于到现在,虽然老师同学朋友都说我很优秀,我还是觉得大家的赞扬只是客套不是真的。不是我虚伪,这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觉得自己其实一点儿都不好,虽然表面看不出来,但其实还是很自卑。


三八四十八:童年缺愛的小孩儿啊,真的是很可怜的,别人只要给他一点点关注,一点点爱,他就会义无反顾,倾尽自己所有,哪怕是个坑也不愿意回头。因为得到的太少了,所以只消一点点,就觉得那是自己的全世界,哪怕被烫伤了也不愿意放手。

过期不候:是的呢,一旦有人对自己好,就会诚惶诚恐,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觉得自己不重要,觉得自己配不上。也不会处理亲密的人际关系,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她该如何去做。所以有时候跟这样的人做朋友应该也挺累的吧,似乎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呢,毕竟我自己都嫌弃。

群主种了一片仙人球:父母永远都不会明白,他们的争吵、冷漠和忽视,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这些伤害甚至会成为性格的一部分,伴随一生,治愈不了。

长尾大喵:我室友永远都不会理解,我那种不敢开口向别人借东西提需求的心情的。她可以很坦然地向同学借书周末带回家看,可以在看到别人弹尤克里里时很自然地说一句:哎呀这个看起来很有趣可以借我试一试吗?可以开玩笑说:我能用小提琴跟你换回去玩儿一两周吗?就算被拒绝了也没关系,哈哈一笑了事。但是我不行,我怕被拒绝,我甚至在心里已经想好了被拒绝的理由,根本连开口的勇气都没有。因为我从小被拒绝惯了,连最亲的父母都会拒绝你,你还能指望别人答应你吗?

左仓:因为没有被爱过,所以其实很难学会爱别人吧?总是说父母也是第一次当别人的父母,那小孩儿也是第一次当别人的孩子呀。如果你自己本身都没学会,就不要再去祸害别的小孩儿了。这大概是我已经做好了以后要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的打算,最真实的原因了。 理学家认为,早期的亲子关系对人的自我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一个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意识时,更多的是通过从父母的反馈中看到自己,形成最初的人格和世界观。

在父母一次次的反馈和关注中,孩子会渐渐对自己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明白自己是谁,自己的重要性,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相反,如果一个孩子的童年是被忽视的,他们的喜怒哀乐没有得到任何的反馈,可能会造成极度缺爱,甚至在成年后形成一些后续的性格特征。

比如内心无形的孤独感,在人群中感觉自己像个局外人,无法与外界融入,也无法更好地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比如处理不好亲密的情感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不懂得关爱自己和他人,难以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于亲密的关系会感到不自在,不敢向别人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比如对自己过于苛刻,因为从小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所以认为提需求是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一旦自己想要什么,就会产生矛盾的心理,甚至自我厌恶,觉得自己有需求是件可耻的事情。

所以有时候人和人之间,因为生活背景、经历不同,其实是很难互相理解的。有些人从小在爱里长大,有些人可能从一开始就开启了艰难的打本模式。童年的黑洞,一直到长大成人后,可能都无法被填补。总是被辜负,或许是习惯使然,或许是性格使然。

有些人倾尽自己所有,在冬夜里抖空衣兜买单,也没能换来人生的一点儿青睐和反馈。 人生不曾为我买过一杯酒/尽管冬夜,巷子尽头的路边摊/我抖空衣兜,为人生买过好几次/人生却从未为我,买过一次酒/即使在下雪的日子/即使在石莲花无声绽放,又凋谢的日子 ——郑浩胜《一杯酒》 编辑/张春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52525d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