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论画》

2022-08-05 19:0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顾恺之《论画》》,欢迎阅读!
顾恺之

顾恺之《论画》



凡将摹者,皆当先寻此要,而后次以其事。

凡吾所造诸画,素幅皆广二尺三寸。其素丝邪者不可用,久而还正则仪容失。以素摹素,当正掩二素,任其自正而下镇,使莫动其正。笔在前运而眼向前视者,则新画近我矣。可常使眼临笔。止隔纸素一重,则所摹之本逺我耳。则一摹蹉,积蹉弥小矣。可令新迹掩本迹而防其近内。防内,若轻物宜利其笔,重宜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楞不隽;或多曲取,则于婉者増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

写自颈以上要,宁迟而不隽,不使逺(应为)而有失。其于诸像,则像各异迹,皆令新迹弥旧本。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醲薄,有一豪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竹木土,可令墨彩色轻;而松竹叶,醲也。凡胶清及彩色,不可进素之上下也。若艮画黄满素者,宁当开际耳。犹于幅之两边,各不至三分。

人有长短,今既定逺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空其实对则大失,对而不正则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

注:

顾恺之,(约345-406,一作348-409)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真散骑常侍。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尢精绘画。工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洁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尢善点睛,自云:"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之中。"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而益见有神。尝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此子宜置丘壑中"布景不落常套。其画师法卫协而别开生面,敷染容貌,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唐代张彦远评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唐代张怀瓘评曰: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谢安深重之,以有苍生以来,未之有色。陆探微师法恺之,人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


张僧繇、吴道子之疏体。史有以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画迹极多,有隋朝官本《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宣和画谱》著录有《夏禹治水图》、《春龙出蛰图》等九件。其中传世之《女史箴图》卷,传为早期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另传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乃宋人所作,现藏故宫博物院。顾恺之有三篇画论,被唐代张彦远收入《历代名画记》分别标题《魏金盛流名赞》、《论画》、《画云台山记》。顾恺之在《论画》中的理论主张,强调传神,即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与性格气质,提出迁想妙得见解,极大地影响了后人。顾恺之在总结前人绘画创作基础上,将自己的创作实践上升为理论认识,并以此批评当时的画家作品开创了中国画理论批评的先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5624a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