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

2022-12-27 01: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复习要点》,欢迎阅读!
社会心理学,要点,复习

社会心理学指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个体水品的研究、群体水平的研究、大众水平的研究 分类:实验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比较社会心理学

应用社会心理学以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研究手段来研究关于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实际问题,并提出对策。 社会心理学的专门方法论:理学法论原则、社会学方法论原则、比较文化方法论原则以及伦理学原则 理学原则:研究必须无损于被研究者的身心健康;研究结果中涉及被研究这个人的材料必须保密;谨慎选择研究策略

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档案研究法、心理测验法、相关研究法

模拟实验研究着设计一种人为情景对真实社会情境的模拟,以期探求人们在特定社会情境下心理活动的发展与变化。

现场试验:又称自然实验,利用现存的团体,企图验证某项假设或检验某项改革管理办法所产生的效果而采取的方法。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阶段:选择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具体研究,收集资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诞生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1908年,罗斯和麦独孤分别发表《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导论》 三大理论来源:德国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英国本能理学(麦独孤)

社会心理学阶段:孕育:哲学思辨期 柏拉图、苏格拉底 初创:经验描述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麦独孤 确立:20世纪20年代至 勒温

社会化: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个体形成适应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 内容:基于社会生活技能社会化、行为规范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民族社会化

类型:早期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反向社会化、再社会化 基本特征:贯穿终生、双向互动、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

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社会文化、家庭(包括背景:如经济水平、父母学历和职业等,氛围,结构,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学校(包括教育内容和教科书、教师的威信和期待、教学组织)、同辈群体、大众传

同辈群体:指由地位相近,年龄、爱好、兴趣、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大体相同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特点:凝聚力强、平等、交流广泛、有自己的亚文化、有核心领导。 社会化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荣格的分析

理学埃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理论 人格发展8阶段理论;2、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对偶故事)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两难故事)3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4、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没什么影响,儿童的社会化主要在同辈群体中完成。 启示:教师和家长应重视儿童群体的表现和所提建议;作为长辈群体,应该在文化传递中更好的发挥指挥作用。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自我概念,是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及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额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自我意识的结构:詹姆士:主我与客

自我意识的功能:组织功能、管理功

特征7个)有组织有结构、多层面、有阶层性、稳定性、发展性、描述性和评价性、区别性。

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自我认知指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和评价。

自我认知的形成途径:活动经验、自我知觉、自我反省及他人评价与反馈、社会比较等。

自我情绪体验的分类:自尊、控制感和无力感、成功感和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内疚等。

自我控制的功能:发动功能、制止功

奥尔波特的自我发展理论:提出一系列关于自我意识的概念,认为自我状态是逐渐发展的,即从生理的自我03岁)到社会的自我(3---1314岁),最后发展到心理的自我(15岁至25岁左右)并表现出以下特征:透过自我意识认识外部世界;个人价值体系形成并发展;表现出自我理想;抽象思维有很大发展。 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的自我观点 利西娜的自我意识交往发生观 格根的社会建构的自我观点 性别角色指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性别角色的特点:功能分化与定型、文化制约性、相对稳定性、多样性 性别差异的主要表现:攻击性、自信心、支配性、人际交往、焦虑程度、智力差异、成就差异等

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影响因素:物学因素(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社会文化因素(文化背景、家庭、学校、大众传媒)

性别角色的社会认知理论:整合了心理因素和社会结构因素,认为写别概念和性别角色是广泛的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支持多维的社会传递模式而不是单一的家庭传递模式。 群体社会化理论:强调同伴影响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双性化气质理论

社会认知: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印象管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期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

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 归因理论指为某种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理论。

第一印象的特征:表面性、片面性、类化、归因。

第一印象的作用:首因效应。 印象管理的策略: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第一印象、个人好恶的评价、信息本身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社会认知偏见指对于社会刺激的不正确的认识达到了固定化的程度。 偏见的特征: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是刻板印象;有过度化倾向;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 常见个人偏见:首因和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宽大作用、投射作用。 社会偏见=社会刻板印象: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食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消除偏见的方法:接触假说、再分类-----重新划分“我们”和“他们” 归因的原则:共变原则、打折扣原则 海德的理论:最早提出归因原则 常见归因偏差:观察着与行为者的归因不一致;涉及个人利益与否导致归因不一致;归因过程中的拟人化错误。

态度个体对特定对象以一定的方式作出反应时所持有的评价性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态度的特点:内隐性、方向性、统一性、复杂性、稳定性。

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动机功能、高成就者的态度典范。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态度由认知、情感、意向三个因素组成,所以必然与行为有内在联系,对行为有动机功能和驱动作用;同时,态度与行为并非总是一致的,主要因为社会态度有不同层次而各个层次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不同。

社会态度形成的三阶段:H.C。凯尔 服从(顺从)阶段、同化阶段、内化阶段。

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指宣传者的威信;主观因素主要指转变着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有关(自尊心、权威主义倾向、智力、需要);心理抗拒理论 态度转变的策略:宣传说服法、行为法、利用群体规范,通过群体影响个体。

海德的P-O-X模型 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动机指直接推动个体活动已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机。由需要引发。 功能:强度、清晰度、更替性、活动性、复杂性。

类型:按产生的刺激源:内、外部动机;按强度:主导、次属动机;按是否意识:清晰、模糊动机;按性质:自然、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由人的社会属性、社会需要引发的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类型:亲和动机、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侵犯动机、利他动机。 亲和动机:人是社会性的,任何人类个体都愿意与其他人类个体进行交往,并结成团体的倾向。 麦独孤最早研究。 亲和动机的影响因素:情境因素、情感因素、出生顺序。(起源于依恋) 亲和动机的作用:满足个体某种社会性需要;获得信息;减轻心理压力;亲和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成就动机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一种倾向或欲望。(麦克利兰) 成就动机的培养策略:独立性的早期教育、自我要求是前提、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目标的吸引力;风险与成败的主观概率、估计;个体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权利动机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改变环境的一种心理倾向。 引发因素:社会控制的需求、对无能的恐惧

相符行为指个人行为与群体行为相一致,或群体中一部分人的行为与另一部分人的行为一致的现象,主要包括从众、众从、服从、顺从。 从众:指个体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从众的类型:

从众产生的原因:与大家保持一致以实现团体目标;为取得团体中其他成员的好感;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现状;不愿意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压力。 从众的影响因素:群体因素:群体规模、群体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因素:个性特征、知识经验、性别差异、自我卷入水平、意见的公开性。

众从指群体中由于多数人少到少数人意见的影响而改变原来的态度、场和信念,转而采取与少数人一致的行为。

服从:指个人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做出的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产生原因:合法权利、责任转移。 影响因素:有无他人支持、命令者的地位、行为后果的反馈、个性因素。


增加服从的策略:谨慎实施奖励和惩罚;给与关心和照顾;提供榜样;逐步提出要求。

顺从指对他人的请求作出肯定的答复,接受他人请求,是他人请求得到满足。(口服心不服) 影响因素:积极情感、互惠原则、一致性原则、易得性

导致顺从的策略:不假思索的顺从;“以退为进”的策略;“得寸进尺”的策略;“意外惊喜”的策略;“低球”策略

区别:服从 针对群体规范 被迫 从众、众从 针对社会舆论、群体压 主动自愿

人际交往的心理功能:协调、保健、使个体的社会意识得以形成和发展、利于形成良好社会心理氛围、影响幸福感

人际交往的形式:正式非正式、单向双向、直接间接、口头书面、个个个群群群、上行下行、语言非语言、有意无意、现实虚拟

人际交往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口头语言、书面语言;非语言符号系统:动符号系统、时空组织系统、目光接触系统、辅助语言系统。 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干扰;接受者的过滤作用、交往双方文化、社会、心理上的差异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

人际关系的原则:交互原则、功利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增值交换、减值交换原则

增进人际吸引的因素: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能力与特长、仪表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四阶段:定向阶段、感情探索阶段、感情交流阶段、稳定交往阶段

利他行为:指提供时间、资源、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此行为有益于他人、公众和社会,又不期待任何回报。 亲社会行为指客观上有利于他人或整个社会的行为。

区别:广义上,利他行为也可称为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狭义上,亲社会行为是一个包括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在内的更广泛的概念。

利他行为理论:决策理论、学习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进化理论、社会规范理论(坎贝尔)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者因素:情绪、疫情、其他个人因素、利他技能;受助者因素:受人喜欢的人、值得帮助的人、求助的人;情境因素:他人的在场;物理环境、时间压力、社会文化因素。

利他行为的促进与培养:完善群体规范;加强德育,增加社会责任感;移情训练;增加人际相互作用;提供亲社会培养。

冷漠行为:指在紧急、危险情况下,个人明知他人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威胁而需要得到自己帮助时,却坐视不救、袖手旁观的态度。

旁观者效应指因他人在场而对人们

的救助行为产生了抑制作用。 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性行为,指有意伤害他人且不为社会所许可的身体行为或言语行为。

特点:有意图的行为;外显的行为;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有侵犯动机、不被社会允许。

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厌恶事件、侵犯线索、媒体影响、个人因素、社会角色。

侵犯行为的减控策略:宣泄、惩罚、移情、置换、去个性化的避免、大众媒体的控制、认知干预。

群体一群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统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群体规范的作用:维系群体的支柱、统一认识的标尺、引导行为的指南。 群体凝聚力产生的条件: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互补、外界的压力和威胁

凝聚力的作用:群体控制力增强、群体成员的仔细心和安全感增强 社会助长指个体与别人一起活动或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反之,是社会惰化。 群体对个人活动发生何种作用的影响因素: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竞赛动机的激发;外界刺激的干扰。 共同行为效果:个体与别人一起活动时,效率高于单独行动的效率的现象。

观众效果:个体在别人在场时,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群体极化群体讨论不是必然的产生更冒险的决定,而是导致更极端的决定。此种现象几位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产生原因:信息影响途径、社会比较途径。

流行指社会上许多人都去追求某种生活方式,使这种生活方式在短时期内到处可见,从而导致彼此之间连锁感染的现象。 分类:时髦和时狂

特点:新奇性、爆发性、短时性、周期性、两极性、常态性(社会上某些有地位的人往往处于流行的领导地位,如果一种风尚发生在权威身上,则流传速度更快)

流行形成的社会因素:受社会文化制约、依靠大众传播工具的宣传、要有经济基础。

流行的心理因素:从众与模仿、求新欲望、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个别差异。

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地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 暗示的方式:他人暗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自我暗示 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主、客观因素:受暗示着的年龄和性别、心理状态、当时的情景、暗示者的影响力、暗示刺激的特点。

舆论:指公众的意见与看法,是社会

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放入共同信念,也可以说是信息通过后的一种共鸣。 特征:为大多数赞成与支持;总是有关与社会的安宁与幸福的问题;本身含有合理性;一般不是政府的意见。 形成过程:问题的起因、引起社会议论、意见的归纳

舆论的作用:评价作用、指导作用、鼓励作用。

流言:指指不出任何信得过的确切的依据,而在人们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种特定消息。

流言的特点:强调性、同化性、选择性、变速性、失真性、故事性。 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社会情境:缺乏可靠信息的情况下最易产生和传播;在不安和忧虑的情况下促使;心理原因:认识上得偏差;动机分析。 制止策略:社会有关部门通过调查访问,向人们提供确切的消息;要有冷静的头脑,明智的态度,正确判断,并劝说他人不要参与传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3b56e4f74693daef5ff73d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